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 2018年第6期

【写在能源边上】城市与拾荒者

发布时间:2018-06-25 作者:

城市与拾荒者

/弥生

华灯初上,略显疲惫亦或步伐轻快的路人行色匆匆,发现窸窣响动的垃圾桶不禁要遥遥瞄上几眼,辨清了黑影里的人,见怪不怪,匆忙转过路口消失不见。老人也习以为常,只专注地翻弄着,将瓶子一一踩扁,塞进袋子。

酷暑严寒,秋去春来,他们背着袋子默默在城市光鲜背后的垃圾堆里翻找有用的物品,或维继着清苦的生活,或消磨着无处寄托和无以慰藉的时光。

没有几个人会去想象,若没有这些拾荒者,那些无法被细致处理的垃圾中有多少能回炉重造,化作再生金属、塑料流回人们的生活;有多少推进炉子,燃烧发电,供应人们日复一日的消耗;有多少被填埋入土、倾倒入海,藏在作物之下,被鱼类吃入腹中,百年不腐。是的,离生活太近的,总让人忽视,让人遗忘。就像人们会为新闻里的洋垃圾进口禁令拍手称快,却鲜少注意自己每天提出门的垃圾是否做好了分类。

稍用心观察便会发现,拾荒者是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如透明的水,无人问津,却流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悄无声息地穿过街头巷尾。然而,他们中还有一些人,衣着干净,举止大方。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拮据,不仅有退休金,子女的生活也都不错甚至优渥,捡拾垃圾只因为见不得浪费。他们常讲起几十年前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能装东西的瓶瓶罐罐、破旧的布料、填饱肚子的糟糠⋯⋯吃不饱肚子的岁月,什么都是好的。

当年的窘迫生活让这一代记忆犹新,他们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物质丰沛的过程,但没有适应质朴节俭这么快就被奢靡铺张替代。诚然,短短几十年,人们的生活就从谷底攀上山巅,饥寒交迫早已被甩下,成了刻在那一辈人心里的伤疤,疼不到后世人身上。自然也没人会去辨别,拾荒者从每家每户的垃圾桶中收走的到底是垃圾,还是日益膨胀的恶习。

人们会渐渐遗忘这样一群人曾存在过,遗忘他们曾或多或少地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尽过一份力,遗忘陪伴这个国家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又悄无声息地退场,因为他们成长的年代:一无所有的日子,彻底过去了。

时代在向前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城里的垃圾都会被分门别类地带出家门,丢进不同的垃圾桶,再由机器收走。那时,城市的路灯下或许不再有蹒跚的身影和小拖车,街角的路口也看不到一个个满载的袋子夹杂在人流中,拾荒者的故事将被遗忘,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被时间洗了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