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 2018年第7期

【悦读】不怕慢步,就怕错步

发布时间:2018-08-09 作者:

不怕慢步,就怕错步

文/刘青松

北宋仁宗年间的宰相吕夷简,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有段时间,仁宗皇帝生了病,不能理政。一天,仁宗病情稍有好转,急着召见几位主持朝政的大臣。吕夷简在家接到旨意后,并没有马上动身去皇宫,而是泡上茶,细细品,过了好一阵,才出了门,慢悠悠往宫里走。

仁宗见到吕夷简,面露不悦之色:“我久病在身,今天才感觉好一点,很想和你们见见面,吕公为何迟迟才来?”

吕夷简从容答道:“陛下身体不好,朝廷上下已很忧虑,现在突召大臣,臣等若匆匆来见,恐怕要惊动他人,扰乱人心。”

仁宗笑了,连连夸他办事细致得体。

在皇帝生病这一特殊时期,走路的快慢虽说是个细节,却关系到政局的稳定,这时候就是后面有条疯狗追着咬,吕夷简宁愿掉两块肉,也不敢走快点。

晚清大吏曾国藩,亦深谙慢步之道。治湘军,他特意规定:每日行军,只走半日即可,另外半日用于扎营、休息。

曾国藩门生李鸿章后来发现,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军规,对湘军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湘军半日行路,半日筑营,如此一来,随处可以立足,不怕敌军袭击,士兵也可以保持充沛体力和旺盛精力,立于不败之地。

攻打太平天国,湘军稳扎稳打,挖深沟,扎硬营,将城池团团围住,断绝城中太平军的粮食弹药,等待敌人躁动、攻击。在极大消耗对方之后,炸毁城墙,攻陷城池。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要,又要简捷。”这是曾国藩为湘军制定的作战总原则。对此,李鸿章评价为“艰苦经营,不期旦夕之速效”。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是一种大境界。

193810月,胡适在一张送给友人陈光甫的照片后面题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后来,诗中“过河卒子”的提法被人讥刺,胡适特意在诗后加了一段短跋作说明:“光甫同我当时都在华盛顿为国家做点战时工作,那是国家最危急的时期,故有‘过河卒子’的话……”

题诗的一个多月前,胡适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能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

结果,这大使,书生胡适一做四年。“替社会国家想出路,这是何等重大的责任”,他诚惶诚恐,又不忍撂挑子。他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勉力完成外交使命,赢得美国朝野的尊敬。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该慢步时慢步,该疾行时疾行,并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是政治的艺术。

脚下的路,得好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