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8年第10期增刊

湖州:绿水青山入画来

发布时间:2018-10-17 作者:

湖州: 绿水青山入画来

文/刘东东  王佳  茹玉

连绵青山间,特高压“太湖廊道”一路向东,把清洁能源安全输送给沿海的千家万户;废弃矿山、千年桑基鱼塘上,阳光与万亩光伏板“亲密接触”,绿色动能助力再现白鹭翻飞、绿水悠悠;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一辆辆电动公交载着远方游客,“轻盈”飞驰在美丽乡村道路上,绿色生活串连了“城乡一体”⋯⋯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滚滚浪潮中,湖州已经从浙江北部的江南小城,蜕变成一颗镶嵌在长三角的绿色明珠,在太湖南岸散发着生态之光。

 

电力发展全速转

1978年的湖州是一幅小桥流水、宁静致远的油墨画,线条里满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元素;现如今的湖州已经是一幅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西洋油画,画面在灯火辉煌、霓虹璀璨的光影间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40年,湖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电力需求和供应也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状态。

电源方面,湖州先后兴办20余家民办电厂,当时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落户湖州安吉;电网方面,湖州重点完善220千伏主网架、110千伏网架,改造城市配电网,建成投运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进入20世纪,随着1000千伏安吉变、2500千伏变电站、16220千伏变电站的投运,城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湖州形成了500千伏为核心、220 千伏电网为主体、110千伏电网为基础,供电能力充足、网架结构坚强、输配网协调、城农网统筹、调度运行灵活的智能、高效、可靠电网。

据统计,湖州市电力需求呈持续较快增长状态,全社会最高负荷和用电量分别从1985年的17.6万千瓦、10.7亿千瓦时上升到2017年的411.90万千瓦、244.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分别为10%9.94%

不仅是数量上增加,湖州的电力工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社会产能方面,湖州加强对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的利用, 加快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煤电比重进一步下降, 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上升,电力发展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变。截至目前,湖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2.4%,煤电装机比例下降到37.1%,电力装机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社会用能方面,湖州居民生活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湖州终端能源消费再度优化升级,煤炭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电力消费比重持续上升,预计到2020年达到33%。湖州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工作,通过电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降低火电供电煤耗和电网综合线损率, 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步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外来电力多轮驱动的电力供应体系。

 

经济发展向绿转

湖州拥有优良的自然禀赋和宜居的生态环境,自古就有“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誉,是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生态屏障。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湖州人开矿山、办企业,经营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多种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的经济发展在填满人们腰包的同时,也让湖州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代价。一时间,青山下灰尘漫天,绿水中污水横流。

湖州人深知,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并不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而解锁这个信念的密码正是“两山”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这一理念以来,湖州始终牢固树立、率先践行这一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为浙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千方百计调结构、不遗余力促转型,湖州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始终将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视为重点,不断进行着“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各种探索。

长兴县因蓄电池产业发达而被称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但是,上世纪90年代,长兴蓄电池企业如雨后春笋,呈爆发式增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方式一度让这里陷入污染之殇。

痛定思痛,湖州全力推进蓄电池、印染、化工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的整治,累计关停企业400 多家。特别是对全市蓄电池行业实施两轮整治提升,长兴县蓄电池企业从 225家减少到 16家,但产值从18.7亿元到281.2亿元增长14倍、税收增长 6倍,并出现了天能、超威两家销售超 500亿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供应商。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中国童装名镇——织里。童装作坊井喷式发展、效益显著,但燃煤熨烫锅炉、传统印染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2012年开始,湖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小作坊锅炉“煤改电”工程,织里镇作为试点共改造燃煤锅炉7600多台,每年节约标煤5.5万吨,减少烟尘0.2万吨、二氧化碳22.1万吨、二氧化硫0.1万吨,节能减排和大气治理效果明显。

努力建设清丽宜居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湖州发展绿色经济的又一手段。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和宜业宜居宜游“五美三宜”的总要求,湖州市坚持“全域规划、示范带动、以点扩面”,扎实开展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创”,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整洁村容、美化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打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品牌。

美丽的乡村环境下的一辆观光小火车串联了18个家庭农场,安吉鲁家村从一个集体经济年收入1.8万元的“落后村”变成“明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大景区,集体年收入达到286万元,实现华丽转身。截至2017年底,湖州共有市级美丽乡村622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形成了安吉鲁家村、长兴顾渚村、德清庾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带,带动了高端民宿、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休闲旅游业成为湖州继装备制造业之后又一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

 

生态发展巧妙转

湖州有山有水,“两山”理念提出后,湖州市按下了积极争创践行“两山”理念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模范生、样板地的“绿色快捷键”。

作为重要的能源企业,湖州电力立足全市生态优势,积极响应湖州市“生态+”产业发展,率先提出了“生态+电力”工作理念,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用规范、科学的管控,让湖州新能源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如今,湖州末端电网已经不仅仅是“毛细血管”那么简单,它还串联了成千上万的“造血干细胞”,它“造”的是“生态细胞”。作为构建“生态+电力”的另一项重要手段,湖州供电公司再次按下清洁能源发展“加速键”,无论鱼塘、矿山、农田、水库之上,还是城市、乡村、学校、企业屋顶,湖州新能源项目发展实现遍地开花。2017年,湖州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新增76万千瓦,累计达到133万千瓦,实现人均新增容量256.3瓦,居全省第一。

当下,湖州供电公司正大力推进全市十万户家庭屋顶光伏计划。在加快推动光伏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创新建立新能源集中管控平台,推进“光伏云网”试点,实现新能源“可视、可监、可管”。同时,按照“最短停电时间、最有利作业方式、最优质供电服务”的要求,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建立厂网协同、市县一体的新能源发电调度工作机制,加强调度监控。

湖州城东、吕山等五个水上服务区建成后,全年将减少燃油消耗约520吨,减排硫氧化物25吨,氮氧化物14.7吨,颗粒污染物4.8吨,减少烟气总量624万立方米,促进湖州内河水运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转型。

不久前,随着长兴县仙山湖景区厨房电气化改造的完成,该景区实现了用电全覆盖,一跃变身“全电景区”。至此,景区内的5辆观光接送车、18间小木屋民宿、33间集装箱民宿、16艘游船、1座酒店全部改作用电,空气质量和旅游环境的改变将给每年33万人次的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绿色体验”。

从浓烟到绿景,这种“变脸”大戏在湖州还在继续上演。无论是绿色岸电、全电景区、绿色公交,还是安吉的竹业、德清的民宿、南浔的木业⋯⋯湖州供电公司始终遵循“生态+电力”的理念,深入挖掘电能替代潜力,“一行一策”制定电能替代方案,全面推进居民电采暖、“气改电”等推广工作,推动城镇家庭全电住宅、农村家庭再电气化、全电景区等示范建设,强化绿色公交配套电网接入和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推动电动公交充电设施投建运一体化管理平台,努力在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的路上,形成“湖州经验”。

40年,大潮奔涌。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湖州电力工业砥砺前行、奋勇拼搏,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勾勒出生态型现代能源企业的新时代靓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