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8年第10期增刊

江苏:聚力磅礴 谱写华彩

发布时间:2018-10-17 作者:

江苏:聚力磅礴  谱写华彩

文/沈伟民  马志强

2018711日,高过百米、在江苏镇江五峰山跨越长江的220千伏谏泰线南北两座跨江输电塔成功定向爆破。这意味着江苏境内首条220千伏跨江输电通道完成了它51年的光荣使命。接续这一重任,一条通航净空由37.46米增至51.3米、输电能力提升3倍以上的220千伏跨江输电新通道,将于今年12月在原址重新架设起来。

窥斑见豹。物换星移,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省电力工业在艰难曲折中开拓进取、奋楫向前,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更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改革创新推动电力工业发展

改革开放催生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更让江苏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初期,江苏电力短缺严重,经常拉闸限电,用电高峰时工厂开不了工,空调不仅是稀有品,更是奢侈品,普通居民家中根本没有。”原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安监处高级工程师邵之祺回忆说,“当时我省农村有不少地方没通电,即使通了电的,往往白天不需要时有电,晚上想用时却停电,还得靠煤油灯照明。”

数据显示,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相比,确立了改革开放方略的1978年,江苏发电装机容量和全社会用电量虽然分别增长了29倍和90倍,但分别只有295.97万千瓦和145.86亿千瓦时,分别相当于2017年全省装机规模最大的国电泰州电厂的3/4和用电量最大的地级市苏州的1/10

自改革开放起,江苏电力发展走上了快车道。1985年底,江苏发电装机容量增至579.01万千瓦,当年的全社会用电量达268.57亿千瓦时,均比1978年翻了近一番。然而,当年江苏的电力供需缺口达15%左右。这一年,华东电网总调和江苏省调对江苏境内的用电线路下令拉闸限电达6656条次之多!

怎样改变严重缺电这一被动局面?江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电力建设步伐。

1982年,集资办电的探索得以展开。江苏冲破“一家办电”的传统,筹集6000万元参与谏壁发电厂第四期扩建工程。其后,在“多家办电,自办自用,谁出钱谁受益”的一系列有利于投资办电的政策鼓励下,江苏各地集资办电的积极性高涨。

国家和地方合资扩建谏壁发电厂第五期、扬州发电厂、戚墅堰发电厂和新建常熟发电厂等,地方集资扩建盐城发电厂9号机组、新建江阴电厂、扩建淮阴电厂等工程纷纷开工。金陵石油化工公司、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和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等企业也争相投资兴建自备电厂。

不仅如此,江苏还开启了电力领域利用外资之门。19855月,国务院批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建设南通电厂项目。此后,华能南京电厂、彭城电厂、利港电厂等一批中外合资新建电厂以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由世界银行担保的国际联合融资贷款新建扬州第二发电厂项目陆续上马。

同一阶段,囿于长期缺电形成的“重发(电)轻供(电)不管用(电)”局面,江苏电网建设大大滞后于电源建设。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率先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是用电大户。“20世纪90年代初,华西的冶金、纺织、有色金属等企业飞速发展。1987年江阴供电局建成的35千伏华西大队变电所,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于是,1993年,我们自筹资金建成了110千伏华西集团变电所。”今年59岁的华西集团变电所副所长吴忠回忆道。

据统计,1982年至1999年,江苏电力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5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38.5%,地方集资占22.4%,利用外资占22.1%,电力企业自筹占15.8%

得益于此,江苏突破了20多年的缺电困境,摆脱了长期拉闸限电的困扰。

进入21世纪,在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下,江苏继续深化电力改革,先后完成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电源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电网建设投资进入专业化新时期,迎来了大基数、强基础上的电力大发展。

据统计,仅“十五”期间,江苏就新增发电装机达2444万千瓦,是2000年前总装机容量的1.34倍。201611月,全省发电装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至2017年底,江苏共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990余座、输电线路8.7万公里,已发展成为我国负荷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为超亿千瓦规模的省内电源送出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支撑了全省5808亿千瓦时年用电量的可靠供应。

 

内外并举满足全省用电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苏南明显快于苏北。而电源发展的重点因建设条件所限,逐渐由长江两岸转向苏北的坑口、路口、沿海,使得江苏全省形成了电源点多在苏北、用电负荷中心却在苏南的格局,受困于500千伏徐沪线等过江输电通道容量的限制,造成了“苏北窝电、苏南缺电”的局面。

为了迅速改变这一局面,更好地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进入21世纪后,完成了“厂网分开”改革的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以自身的专业化、投资的精准化加快全省主电网建设。

200411月,江苏“北电南送”揭开新篇章——作为第二条500千伏过江输电通道的江阴长江大跨越工程建成投运,江苏电网500千伏主网架由此形成“两纵两横”新格局。其后,沿海、徐连、沿江战略输电通道先后建成,500千伏南京三江口、大胜关大跨越相继崛起,全省迅速构建成“四纵四横”的500千伏主网架。220千伏电网在20077月实现了县级全覆盖并分层分区运行。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220千伏电网分层分区运行的江苏坚强主电网就此形成。到2017年,江苏500千伏电网实现了向“六纵五横”的新跨越,220千伏电网更扩大到了27个分区运行。

然而,“能源禀赋小省、经济总量大省”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江苏不可能持续大规模建设电厂。为此,江苏拓展思路,探索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电,逐渐形成了“以特高压为引领、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省内电源建设与省外来电并举”的电力供应保障新局面。

早在1997年,江苏就与山西协作,在山西阳城建设坑口电厂,并架设从电厂到江苏淮安的500千伏阳淮线,以“专厂、专线、专供”形式将电力直接送到江苏。

开“变输煤为输电”之先河的同时,江苏还从省外引入水电。20035月,最大输电能力达300万千瓦的三峡至常州±500千伏政平直流输电工程投运,世界最大的三峡电站蓄水发电源源不断地送入江苏。2012年底,±800千伏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最大输电能力达700万千瓦,四川水电由此成为江苏电力能源的又一强大“外援”。

江苏也因此步入特高压时代并迎来大发展。至2017年,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800千伏雁淮、锡泰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建成,江苏初步形成“一交三直”特高压骨干电网,支撑了最大2330万千瓦的外电入苏。

江苏“内外并举”,确保电力“受得进、送得出”,同时着力加快电网“毛细血管”——配电网建设,将电力安全可靠地传送至全省每一个用电客户,实现“用得上”。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差异,无电村曾是多年的电力断点。1996527日,盱眙县古桑乡季安村李寨组成功通电,江苏无电村的历史划上了句号。“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省里专门给李寨组送了一台熊猫牌彩色电视机,当晚全组男女老少都围着那台电视机,喜滋滋地‘看大戏’。”季安村原党支部书记戚家友说。回想通电时,季安村仅有两台容量为3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仍有4户村民家中没通上电。如今,不仅这4户村民早已通电,而且全村户均配变容量已达4.2千伏安,与全省农村户均配变容量4.35千伏安相当。更令人瞩目的是,季安村如今已成为“点土成金”的盱眙凹土科技园的一部分,园区内快速发展的凹土棒石产业年用电量超过5000万千瓦时。

季安村的用电变化是江苏配电网建设成果的缩影。

1998年,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江苏率先启动历时3年多、总投资达100.13亿元的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了为期4年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两期累计完成投资达169多亿元,居全国之首。

在此基础上,江苏大力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并持续不断推进配电网改造升级,取得累累硕果:2003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用电全面同网同价;2006年,拉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帷幕;2010年,启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13年,率先建成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和管理示范区,并在全省全面打造“一流配电网”;2014年,率先全面消除“低电压”现象;2015年,率先全面解决配网“卡脖子”问题;2016年,率先实施并实现动力电“户户通”;20176月,提前完成794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目标。目前,江苏正加快建设苏州、南京等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打造苏州主动配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不断满足不同客户对高可靠性供电、最经济性供电等的要求。

 

绿色电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厂网分开”这一电力改革春风和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强劲电力需求,各发电投资主体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一大批火电机组在江苏快速上马。国网江苏电力敏锐地意识到,一次能源匮乏、电源结构单一的江苏必须在提升发电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上下功夫!

2005年,针对全省4271万千瓦发电总装机中,燃煤机组占93%,其中供电煤耗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占比达31.1%的情况,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发电权交易,由低能耗、大容量燃煤机组替代高能耗、小容量燃煤机组发电。仅“十一五”期间,江苏就组织替代发电量达102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515万吨。

以节能减排为目的,江苏还在全国较早启动实施煤电机组脱硫、脱硝等环保改造,并于“十一五”期间率先实现脱硫设施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脱硝设施全覆盖,2017年底又率先完成了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国网江苏电力主动作为,自2006年以来,自主研发并相继投运了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等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为政府实施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711月,国家电监会专门在南京召开燃煤机组脱硫减排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经验交流座谈会,推广脱硫减排的“江苏模式”。

与此同时,江苏积极落实燃煤机组“上大压小”政策,2007年以来累计关停3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超过1300万千瓦,上马了一批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机组,其中百万千瓦级多达26台,数量和容量全国领先。目前,全省煤电装机在总装机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86.4%降至64.6%

在促进煤电机组转型升级的同时,江苏很早就将调整电源结构提上日程,着力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省用电需求。

200610月,龙源如东风电场首批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江苏能源结构调整步入快车道。据统计,至今年6月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246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20.6%,从数量有限、零星分布的补充能源发展成为规模庞大、地域广泛的替代能源。其中,风电装机由2006年的1.5万千瓦增至748.4万千瓦,光伏发电由2009年的0.25万千瓦增至1146.8万千瓦。

为保障新能源发电及时并网及全额消纳,国网江苏电力超前规划并及时建设了南通500千伏如东变电站等一批兼具新能源并网与供电功能的大规模汇流站,建成苏北500千伏沿海大通道,同时开发建设了全国首个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并积极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对于污染排放小且调度灵活、启停方便的燃气发电,近年来江苏的发展同样迅速。至6月底,全省燃机总容量已达1397万千瓦,在全省总装机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3.7%提升至11.7%

在用电侧发力,以绿色电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网江苏电力责无旁贷。近两年来,他们把加快推动能源变革作为重中之重,以清洁低碳为方向、以电为中心、以电网为平台,努力探索一条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变革江苏路径。

与苏州市政府共同推进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建设。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初步战略构想,到明确建设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战略路径,提出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从组建成立全球首个城市能源研究院,到与德国能源署开展合作,再到同里小镇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成立,16项世界首台、首套、首创项目有序推进,典范城市建设正成为展示能源变革的崭新窗口。

不断扩大省外清洁来电规模。2017年,江苏省外受电占全省用电近1/6,总量达926亿千瓦时,其中清洁电力占了六成。当前,白鹤滩水电入苏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投运后预计可将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3~4个百分点。

持续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2017年底,投运有着电网智能“导航仪”之称的苏州南部电网50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示范工程,对潮流的精准控制使电网受电能力提升130万千瓦;今年7月,投运世界最大规模的电池储能项目,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随之升级为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我国首批主动配电网,建成后可将示范区供电可靠率提升到6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