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8年第11期

【能源院士论坛】智能化让油气开采更简单

发布时间:2018-11-28 作者:

智能化让油气开采更简单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李根生

文/本刊记者  王伟

化石能源居主体  开发难度加大

《能源评论》:目前我国能源行业似乎正在十字路口,一方是快速增长的清洁绿色能源,另一方是仍在担当大任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您对未来消费趋势怎么看?

李根生:当下,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仍长期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占比60.4%、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比26.0%。专家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石油需求达到峰值,2035年前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

未来,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结构趋向清洁、低碳、绿色方向发展。研究显示,2035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从目前的30亿吨油当量增至40亿吨,其中石油占17%,约7亿吨,国内生产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0%;天然气占15%,需求量为6200亿立方米,国产2600亿~3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55%

 《能源评论》:对于我国能源行业而言,2亿吨国内石油产量的红线,有多么重要?

李根生:近两年,国内石油的生产量在1.91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即将达到70%。有媒体报道说,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石油市场报告2018》预测,中国到2030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8亿吨,如果按照到同期国内供给2亿吨的产能规模计算,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80%,这是非常严峻的形势。为此,国内石油行业需要力保2亿吨国内石油产量这个红线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能源评论》:中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在资源开发方面,目前面临什么样的局势?

李根生:国内的老油田本来就没有像中东、美国那样的“肥肉”,目前比较好的油田也已经到了开采中后期,重点都在老油田挖潜改造方面。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重点领域是老油田、非常规、低渗透、深层、海洋等油气田,面临着资源劣质化、勘探多元化、开发复杂化、环境恶劣苛刻等难题,在高效、优质、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存在很大挑战,迫切需要智能绿色安全高效开采。

 

《能源评论》:这是否意味着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难以经济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否挑起大梁,会面临哪些挑战?

李根生:这表明,Easy oil 时代已经结束。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绿色开发,过去所说的开发手段“钻头不到,油气不冒”同样适用,所以钻完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井型和轨迹设计更复杂,钻完井的成本高,风险大,提高采收率的难度大。原因就在于,对这种老、非、低、深海这样复杂的油气资源,其油层分布及一系列参数会更复杂,具有储层丰度低、厚度薄、连续性差,产能甜点区域分布不清等特点,同时常规直井、定向井等井型控制体积有限,轨迹优化设计困难,不像常规油气田那样容易开发。

二是对于这种极端环境、苛刻要求、技术复杂的资源,钻完井需要多学科、跨行业合作来进行融合研究,否则,难以满足油气资源新领域安全、经济、高效勘探开发需求。目前,钻完井成本占油气勘探开发总成本50%以上,西部地区70008000米的超深井,一口井的投资要几千万到上亿元,钻井周期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非常规油气的水平井加压裂的成本,现在已经降到了5000万~6000万元,钻完井周期在40天以上,但也要依靠国家补贴才能够维持有效的经济生产。

三是提高采收率难度大。东部老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区,采出液含水量达93%以上,只有不到10%的油。要提高采收率,怎么样控水增油、优化完井生产参数、开发剩余油气资源就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同时,非常规、低渗油气产量初期产量虽然较高,但是其渗透率极低,控制面积有限,产量递减快,缺乏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智能化开采是方向  应用五大领域

《能源评论》:在油气开采步入非常规时代,有哪些新型解决方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撑?

李根生:解决方案就是智能化,其关键技术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连续管智能钻井技术。针对复杂油气钻井成本高、风险大的难题,可以利用连续管的数据双向传输优势,实现智能监控和闭环钻井,提升经济高效。美国能源部称其为21世纪高效、低成本前沿钻井技术,其优势表现在:有利于保护油气层、提高钻速、占地少、污染小、成本低、效率高,同时有利于提高单井产量和难动油挖潜,预计可降低勘探钻井成本1/3,降低开发钻井成本1/2,降低海上钻井成本59%。因此,应用地面智能钻机、井下智能机构和智能监控与决策系统等,可以实现油气钻井的超前探测、闭环调控、精准制导、智能决策。

二是智能完井与生产动态控制。针对复杂油气资源提高采收率的难题,利用井下智能完井管柱实现分层段/分井眼的生产调控,可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三是智能监测与决策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井下参数,进行效率和风险智能预测;智能决策系统可以通过井下和地面形成数据闭环控制,根据钻完井工程数据,进行钻井参数和完井参数的实时智能决策,最终实现智能钻机一体控制、智能钻杆数据传输、智能导向精确定位、智能控压安全钻进、智能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决策闭环控制。

 《能源评论》:现在似乎是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前夜,在全球科技正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油气行业有何作为?

李根生:人工智能正在深入不同的垂直行业。201610月,美国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与《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20177月,中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4月,欧洲25国共同签署了《人工智能合作宣言》。20184月,道达尔宣布将与谷歌云联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复杂油气资源钻完井智能化是油气行业发展趋势。面对越来越难开采的油气资源,油气行业应该向信息化、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向降低“吨油”成本、实现油气开发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向全方位满足勘探发现、增储上产和提高采收率方向发展;向更加注重QHSE(质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方向发展;最终做到更深层、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功能材料等领域蓬勃兴起,必将推动复杂油气智能钻完井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钻完井技术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可为油气和地热的安全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智能钻完井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石油工业智能油田的建设进程,推动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绿色智能精准开发。

 《能源评论》:既然智能钻完井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那您认为应如何推进,未来会有哪些具体应用领域?

李根生:通过协同创新联合优势资源,有望形成智能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发团队和平台,促进油气井工程学科和实践发展,在老油田挖潜增产提高采收率、深层超深层安全高效钻完井、海洋深水高效低成本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非常规油气经济有效开发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具体应用如下:

一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资源条件复杂,但产量低、经济性差。智能钻完井一体化可以通过连续管钻井+多分支井眼+压裂完井改造实现,最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页岩气高效开发。采用井工厂+智能钻完井,通过井网优化、井型轨迹设计、完井调控,有望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降低成本,高效开发。

三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面临地层坍塌、甲烷泄露等风险,具有单井产量低的特点,可以通过连续管智能钻井、完井和开采一体化作业,监控地层数据和井下信息,对参数实现闭环控制,以提高产量,实现安全经济高效开发。

四是油页岩高效开发。油页岩是重要战略资源,原位热裂解技术是发展趋势,但也面临加热时间长、薄层开发效果差、井间距小,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多分支智能钻完井和开采一体化技术可增加储层加热面积,提高原位加热效率,提高油页岩的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五是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全球5千米以浅的地热资源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储量占比约为1/6。地热开发面临钻完井效率低、成本高难题,制约规模发展,可以利用智能钻完井实现多分支井、双水平井等新井型,以提高单井取热量,实现取热不取水、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