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4期

【能源地理】英国米镇,宜景宜居

发布时间:2019-04-28 作者:

英国米镇,宜景宜居

文/秦昭

每个人都喜欢给自己居住的地方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对于外来游客,他们期待的往往是与众不同的建筑、悠久厚重的历史、抑或秀美的风光。而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它们更注重宜居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一座城市如果能做到宜景和宜居兼备,无疑是最完美的结果。在英国,就有一座这样的小城米尔顿.凯恩斯镇(Milton Keynes,下文简称“米镇”)。这座小镇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之间,城区面积仅比北京的故宫稍大一些。由于开发宜,米镇浓郁的田园气息吸引了诸多游客。同时,这里将能源革命融入日常生活,使绿色生活方式在全英国乃至全球独树一帜。

 

年轻小镇,备受争议

在英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比比皆是,即便是小城镇,可能都有不少值得骄傲的传说。与它们相比,米镇无疑是年轻的。

20世纪60年代,英国现代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暴增,住房紧缺成了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首都伦敦尤甚。为解决首都等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住房短缺等问题,英国政府决定在东南部的乡村地带建设新的小型城镇。经过挑选后,城市规划师看中了位于伦敦西北面不远的一大片土地,也就是今天的米镇。

当时,米镇还是一马平川的原野,只散落着十来个小村庄。河流和湖泊四周大片的湿地上草木丛生,杂木茂密。在米镇规划中,除了把少有几处的河畔整修成公园和绿地外,仍旧保留了周边地区的原始野生状态。一些大的企业单位多建在这样的地方,建筑被草丛和树林所掩,给人留下少有人为干扰的宁静的自然状态。

城内的建设也保持了绿色生态的效果。新的米镇呈长方形的棋盘格局,可以接纳25万居民。数条主要干道横竖交叉。在主路之间,建筑整齐排列,街道的两侧和各大小公园自从建镇以来大量种植树木,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树种和灌木。

 据统计,森林和河湖的面积占整个城市面积的20%,难怪米镇人能骄傲地称自己的家园是“森林里的村庄”。有一个夸张的比喻形容米镇人对树木的热爱:如果在修路时人们看到一颗树,肯定会绕开它而不是把它砍伐。

为实现设计规划中现代和宜居的标准,米镇的建设采用了多种新型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但宜景宜居的新城并没有受到一致赞扬。紧邻这里的大城市,特别是历史悠久又具有英国贵族遗风的大都市伦敦、伯明翰、牛津和剑桥,始终对米镇这座“没有内涵”的新城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媒体也曾不太友好地讽刺它为“丑陋的水泥建筑”和“平庸的棋盘格局”,抱怨小镇平淡的生活使人抑郁。

然而,米镇居民却乐在其中。当年建镇的口号是: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自由度吸引新的居民。那些来此定居的家庭所看中的,除了米镇方便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安静舒展的居住环境和开阔的绿色空间。这里没有大都市封闭拥挤的空间和喧闹嘈杂的噪音,到处都是草地,绿树成荫。城郊区域则有大量的野生水域和原始森林,适合家庭生活。所以,与钟情于大型都市的人不同,米镇居民对这里的评价是:许多时候,让你感觉不到是生活在城市里。

 

没有最绿,只有更绿

在建镇伊始,米镇就确立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传统城市的理念:随时准备改变。比如在能源领域,在世界尚未提出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之时,米镇人就开始思考,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如何有效使能源不断优化。如今,低碳生活新理念结合传统的能源意识,让米镇成为英国低碳绿色生活的样板。

在米镇的低碳能源建设中,有两项规划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低碳生活规划》,二是《米镇智慧城市发展计划》。《低碳生活规划》是米镇政府提出,并被全镇公司和居民人人遵守的生活方式。它的宗旨是建设一个将能源改革和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把米镇进一步发展成21世纪环境和能源新理念的样板。

《米镇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则更为具体。计划涉及了一个有1300套住宅的新生活区作为低碳生活样板区。这个包括公寓、商业、学校和各种公共生活设施的新区,从设计到工程技术,从建筑材料到水、电、热各种能源的使用和管理,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按照绿色城镇的要求和生态标准进行。

根据计划,米镇首先建成的50套住宅,并将此作为为期两年的实验项目。在住宅出租时,相关部门都对新居民提出了低碳生活的标准,要求他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智能的水电热设施,以实现在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优化自己和家庭的用能习惯,进而改变生活方式,做到绿色出行和零废物生活。两年试验期结束后,研究机构会把家庭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对新型节能技术和居民低碳生活态度和效果的评估,为进一步的新能源建设提供确实的参考和改进依据。

在旧城区,米镇政府一方面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更换老建筑的外层保温材料,加强耗能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废品回收和垃圾管理;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广泛深入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实行居民责任制,所有居民都签定了低碳生活准则协议,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公共建筑的节能和资源再利用也是米镇的工作重点。比如在中学建造了欧洲最大的地热供暖系统,利用地热代替原来的天然气供暖。这项工程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开销,而且还是对年轻一代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好实例。对于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园林废物,相关部门将其与其它垃圾分开回收,用无氧酵解方法生产的电力并入了本地的电网。这一举措每年可以减少近三万吨城市垃圾。

发展电动汽车是近年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米镇的居民大多数在邻近的大城市工作,因此汽车是每天上下班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有人说,米镇是一个离不开汽车的城市,又是个最注重低碳生活的地方。而电动汽车就成了把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相互平衡的工具。目前,米镇居民已拥有1000多辆私人电动汽车,公交车也逐渐使用电力驱动。

当下,米镇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已实现了全部智能化检测。公共照明系统的自动管理,新型再生建材的使用,雨水回收作为生活冲厕用水,生态零耗能样品房,小型风力发电站,公共建筑外面的大型耗能情况的电子显示牌,还有一年四季各种形式的低碳生活宣传推广活动等等,所有这一切把米镇的绿色城镇目标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有人把米镇的能源理念总结为“没有最绿,只有更绿”。因为在追求绿色城镇的道路上,这里从未停下脚步。当下,米镇已经计划在2050年把本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看似宏大,但看看这里在能源改造、新能源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