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4期

【产业与公司】明阳智能“回A”

发布时间:2019-04-28 作者:

明阳智能“回A

文/刘扬

中国第一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风电企业,终究还是“回来了”。

两个多月前,作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简称明阳智能,601615.SH)的创始人、掌舵者,张传卫在上海敲响了公司登陆A股的锣声,由此拉开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一如既往,明阳智能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过程,依然秉持了张传卫的雷厉作风:从2018年3月2日预披露IPO申报材料,到11月13日过会,再到2019年1月23日成功“敲锣”,其A股IPO的速度,也如疾风劲草。

为何出去,又为何“回来”?张传卫的解释是,当时去美国上市,主要出于对资本市场、供应链、全球化等方面的考虑。此次回归A股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明阳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这位“风电强人”未能明说的是,近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估值早已大不如前。为了融资便利和长远发展,“回A”成为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不得已的选择。

从产业大环境来讲,中国风电发展正面临诸多变数和挑战,身处其中的企业必须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从企业本身来看,明阳智能自身亟需解决战略转型期营收、净利、毛利全面下滑的难题。张传卫要实现“千亿明阳”的目标,可谓“道阻且长”。

 

喜忧参半

此次在A股IPO,无疑带着“中概股回归”的光环。

明阳智能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国明阳(上市简称“明阳风电”)的子公司,也是中国明阳境内核心经营主体。2010年10月,中国明阳登陆美国纽交所主板,2016年7月宣布私有化退市。次年,阳明智能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开启了登陆A股的计划。

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后,明阳智能的境遇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明阳智能近年来保持住了相对稳定的行业地位,并在各大客户群中塑造了足够“靠谱”的品牌形象。对明阳而言,这是实现未来目标的“家底”和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明阳智能风机成套装备产品功率覆盖1.5兆瓦、2.0兆瓦国内主流机型,3.0兆瓦级大容量机型,以及5.0兆瓦以上超大容量新型海上机组。2008〜2015年,明阳智能在中国风电行业市场排名由第八位迅速升至第三位,跻身国内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第一梯队企业,其同时也是广东省实施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企业。过去三年间,明阳智能保持了国内“老三”、全球前十的位置,截至2017年末,明阳智能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5吉瓦。2018年1〜10月,明阳智能在全国风电挂网招标项目中,中标市场份额20.01%,在全国海上风电挂网招标项目中,中标市场份额48.19%。

对于明阳智能而言,目前的一大压力来源于产业环境的变数。作为风电行业的老将,张传卫对行业的“风吹草动”心知肚明。产能过剩,消纳问题未解,价格战再起,环境掣肘前所未有,特别是“竞价新时代”到来,明阳智能与所有风电企业一样,面临新的考验。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无论是往年实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还是未来计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都在逐年减少。对于企业而言,未来要保住或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难度加大。

更多的挑战还来源于企业本身。明阳智能近年的经营业绩并不乐观。2017年,明阳智能1.5兆瓦风机毛利率已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此外,明阳智能的资产负债率也高居不下。2015〜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明阳智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41%、79.57%、77.74%、77.18%。同期,行业龙头金风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92%、67.88%、67.75%、69.28%。

截至2018年9月,明阳智能长、短期借款分别为31.63亿元、14.34亿元。随着负债的逐年增加,明阳智能的利息支出也跟着水涨船高。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明阳智能财务费用分别为1亿元、1.2亿元、1.18亿元、1.16亿元。其中,利息支出分别为0.53亿元、1.06亿元、1.69亿元、1.22亿元,占净利润15.34%、36.91%、51.49%、81.94%。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利息支出吞噬了超过一半的净利润。

 

求变“海风”

对于明阳智能而言,当务之急,是在守住固有果实的基础上,干好“海上的事”。张传卫近期曾公开表示,A股上市后,明阳智能推进创新引领的战略不变。公司战略重点将是解决中国风电向深水区发展的问题,即从固定基础向漂浮基础转变,再通过海上风电开发向海水自清发展,从而形成海上能源解决方案,形成海上能源开发成本更低、综合利用率更高的综合方案。

早在几年前,张传卫就提出了“千亿明阳”的大目标,即整个明阳集团的产值2030年要达到1000亿元。对此远景,行业里有人赞许,但也有不少人质疑。

“风电强人”倒是对“千亿明阳”信心十足,张传卫多次提到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他认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而沿海地区又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占全国GDP总量的60%以上,能源消费占比也超过60%。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过去主要依靠油、气、电等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传输方式进行解决,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海上能源方案(海上风电)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比如广东省有6600公里的海岸线,在粤东、粤西海岸线开发海上风电的方案,通过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划,广东省的能源需求可以由海上风电来帮助解决。”张传卫分析称,除珠三角外,长三角、东南沿海等地区,都能对海上风电进行梯次开发,从离岸10公里,到离岸40公里、80公里,开发空间巨大。

张传卫断言,大规模的开发,可以形成庞大的海上风机、海工装备等创新研发制造产业链,带动发展庞大的产业集群。“仅广东,就可以形成万亿级的市场。”

并非空口无凭。近几年,明阳智能确实在战略调整和产品创新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布局:去年主动淘汰了1.5兆瓦和2兆瓦的陆上机型,现在基本上已不再销售老的机型,而是推出了3兆瓦的陆上机型,这是明阳集团的陆上大风机战略。在海上风电市场,明阳智能持续推出大型海上装备和大型整机,成为这一市场的引领力量之一。按照张传卫的规划,明阳智能将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做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服务运营商,在价值链的上端和下端进行两头延伸,由此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明阳集团的一大战略变化,还在于由制造型向兼具服务型的智慧能源企业转变。“一方面做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一方面做能源运营的服务商。”张传卫表示,未来明阳将从单一的风电领域,向风(电)光(伏)储(能)领域转变,从设备制造商,向发配售、增量配网和能源智慧化领域延伸,提供基于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转变。预计能源分布式、分散式、智慧化和能源互联网板块,预计将在两到三年内形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由此也可以理解,这家企业为什么叫“明阳智能”而不是“明阳风电”的原因。不过,短期之内,风电业务必然还是明阳智能的“老本行”。不只明阳,对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风电企业而言,目前阶段,舍制造的主业而干“智慧”,终究将得不偿失。

从明阳智能的客户组成来看,“五大”、“六小”等大型国有发电集团是其核心客户群。2015年至2018年1〜6月,明阳智能新增中标风电订单容量分别为1.66吉瓦、1.92吉瓦、3.29吉瓦、2.17吉瓦,2018年1〜6月,公开市场风电招标项目总容量为10.69吉瓦,明阳智能新增中标项目容量为2.17吉瓦,占比20.30%,行业排名第二,其中,2.5兆瓦以上大风机中标项目容量超过1.5吉瓦,海上风机中标项目容量超过1吉瓦。

             

掘金大湾区

国家层面的一项区域经济规划,更让明阳智能嗅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传卫提交了打造世界级一流绿色湾区的建议,希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显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落地,让他备受鼓舞。

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总部地处广东,又处于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前沿地位,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明阳智能岂能将自己“置身事外”?

广东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广东省“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指出,争取在2020年,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6%。

在广东总体规划的66.85吉瓦海上风电市场开发中,明阳智能原本就占据重要地位。张传卫认为,随着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推进和广东粤港澳绿色大湾区的建设,公司在当前风电海上增量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约有7000万人口,近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6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在能源需求上,每年的电力需求增长量将达8%。目前,广东80%左右的电力和能源来自于省外,而且80%还是传统的化石能源。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体系靠什么呢?张传卫认为:“大湾区的选项不是很多——那就是要靠海上风电来解决。”

他算了一笔账:大湾区内6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按照8%的年增长率计算,就是每年需要增加480亿千瓦时。如果增量中80%的能源靠可再生能源解决,那么就要300多亿千瓦时的增量。“光建风电场和太阳能就得签1000万千瓦装机的订单,这就是10吉瓦的市场需求。”

“未来三年,明阳跟行业第一金风科技的差距,会迅速缩小。”张传卫对此很是自信:“你会看到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