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5期

【写在能源边上】日本垃圾分类术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9-05-14 作者:

日本垃圾分类术是如何炼成的?

文/本刊记者  赵卉寒

每一次日本之行,在选择住酒店还是住民宿的问题上我总要纠结一番。几经对比,最后总还是选择了酒店,不为别的,就因为日本有个绝大多数游客都绕不过去的“坎儿”——垃圾分类。

很多人会问垃圾分类能有多难,我们中国很多小区也有垃圾分类嘛,两个垃圾桶,一个扔可燃垃圾,一个扔不可燃垃圾,再复杂点的,立一个专门回收瓶子的垃圾桶。

但日本的垃圾分类还真就是很“难”,除了可燃和不可燃之分,日本还分塑料瓶垃圾、有害类垃圾、资源垃圾,大型垃圾等,有些地方还会细化到报纸、杂志、废纸、纸壳纸箱等。

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没有,因为日本人还要教你“怎么扔”垃圾。

拿厨余垃圾举例,厨余垃圾属于可燃垃圾,需要沥干水分用报纸包好并用指定的橙色垃圾袋装好;棍棒类垃圾要砍成约50厘米的长度捆牢。再比如塑料瓶子,需要先把瓶子洗干净,压扁,然后把塑料瓶上的标签撕下来,瓶盖摘下来,这三个部分分别是三类回收对象,需要按照要求把他们分别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在日本德岛县上胜町村,垃圾更是夸张地被分为了45种。著名传媒人蒋丰在《日本的细节》一书中记录到:在上胜町村,扔一只袜子属于可燃垃圾,但扔一双袜子就要扔到可回收再利用垃圾桶里了。

如此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到底从何而来?日本国民们真的会一一遵守吗?

其实,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是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从而导致垃圾排放量急剧增加。

任何国家在高速发展中都要面临是要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的选择。日本,这个资源本就匮乏的岛国,更是如此。

1999年,日本对垃圾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垃圾下游处理政策转变为垃圾循环利用、减量化政策。民众也不再是单纯的垃圾制造者,而是成为了垃圾回收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垃圾处理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在日本,政府将权力“转让给”民间自治团体,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了“环之国”的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2000年,在出台了《循环社会基本法》后,日本又相继出台了《食品循环利用法》、《建材循环利用法》、《废弃物处理修改法》等6个相关循环利用的法律,这是日本前所未有的,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国家对资源的重视程度,更展现了一国民众对环境保护自下而上的强大自制力。

在酒店退房前,我将所有垃圾分门别类地放进相应的袋子,虽然酒店并不需要客人这么做。总之是想给日本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毕竟入住登记时的护照上写的是“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