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5期

【封面策划·能源新青年】戚向男:在一线历练成长

发布时间:2019-05-14 作者:

戚向男:在一线历练成长

文/本刊特约记者  鄢丽娜  陈正飞

小档案

// 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通风区监测队队长

// 多年煤矿一线工作经验,高级技师,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中等身材、圆润的脸庞,与人交流时透出一份憨厚,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通风区监测队队长戚向男与我们想象中的煤矿工人相差不远。

十九岁从技校毕业即早早投身社会,十多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经历,让刚刚而立之年的戚向男与我们见到的青年人又有些不一样,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感。

 

“习惯了井下蒸桑拿”

来自东北的戚向南,外表憨厚却不木讷,口才了得,逻辑清晰,对于记者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他习惯按条理回答。

他说,从事煤矿这一行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也经历了从“不好意思说出口”到“为之自豪”的过程。

戚向男的上一辈人中并没有在煤矿工作的,他进入煤矿这行也没想太多。最初是父亲听人说,安徽这边有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于是在2006年,戚向男来到合肥能源技术学院学习机电专业。

2007年毕业找工作时,戚向男选择了煤矿,理由很简单,“听同学说煤矿没有那么可怕,工作挺锻炼人的,所以想试一下。”

于是戚向男就来到了新集公司,一干就是11年。他先是被分到了新集二矿通风区,负责安全监测监控工作,20094月,他被调到新建的现代化矿井口孜东矿工作至今。

口孜东矿采深在1000米左右,这意味着从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戚向男,日常工作地点在地下1000米左右。每次上班,他需要先乘坐像电梯一样的罐笼下井,再步行或者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到达工作地点。

谈及第一次下井时的情形,戚向南还能想起当时的那种害怕。由于口孜东矿比较深,在罐笼往下走的过程中,随着海拔变化,人会出现耳鸣等一些不适症状。“当时是师傅带着我下井,告诉我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下井过程中张开嘴可以缓解耳鸣等等,这才好受许多”。

井下工作,离地心更近了,戚向男和同事常年要接受地热的“炙烤”。虽然矿里采取了一些降温措施,但温度仍然较高。煤矿井下都是男性,热了,他们就把上衣外套脱了,光着膀子干活儿。

在师傅眼里,戚向南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干安全监测监控,需要在井下各处走动,一次井下作业就是10多个小时。在又潮又热的环境中,微胖的戚向男经常,汗如雨下,经常与一些笨重的设备打交道,皮肤难免有被刮破的地方,汗水流到小伤口上,有一种火辣辣的疼。

现在再谈及这份工作,他说自己下井时已经不再感到害怕了,“已经习惯了井下‘蒸桑拿’”。

来口孜东矿之前,戚向男和一些没到过煤矿的人一样,认为采煤需要一铲子一铲子地挖,是一项纯粹的体力活儿。到了才发现,真正的煤矿生产,与他的想象大不一样,采煤、掘进都是自动化设备,人只需要操作设备。

在戚向男父亲的印象中,煤矿都是在大山里干活儿。在第一次到戚向男工作的煤矿时,父亲觉得很惊讶:交通咋这么好?

“人的思想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戚向男说,日常工作用的设备也都比较先进,时间长了,一些想法也变了。“以前出去,有点不好意思提自己的职业,现在觉得还蛮自豪的,我的工作是,保障千米井下能够安全生产。”

 

“想提升一个档次”

工作中,戚向男主要是利用仪器在井下测量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等,将数据反馈给地面集控中心。

随着科技进步,井下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最近口孜东矿井下安全监测监控应用了新技术,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高。以前从井下往地面传数据需要30秒左右,现在五六秒就能传到。新应用的甲烷传感器也减少了许多“误判”,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更加准确可靠。

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应用,需要戚向南在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学习。

矿上引进了新设备,戚向男就和同事们一起,对照着说明书,琢磨设备的使用办法,再有不懂的,就联系厂家来现场培训,大家在实践中摸索掌握新设备、新技能。新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国家标准出台,作为监测队队长的戚向男,需要比其他人更早掌握这些标准。

能吃苦、勤动手、爱琢磨,不断学习,日复一日,戚向男的技能水平在同事中渐渐凸显出来。

新集公司经常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比现场操作、故障排查速度,比国家标准、管理规定等理论知识等等,戚向男都会去参赛。一次次不俗的表现,让戚向南逐渐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

2012年,在新集公司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戚向男以理论和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监测组冠军。2016年,戚向男在新集公司原来所属的国投集团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得监测组第一名,升为技师。

如今,戚向男已经是新集公司的高级技师了, 2017年,他还获得了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戚向南并不满足于此。多年的工作让他明白,要想在工作中走得更远,得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仅仅技校毕业的他需要再给自己充充电,“提升一个档次”。目前,戚向男正在安庆师范学院进行函授本科的学习,专业仍然是机电。

 

  “带新人是班组长的职责”

不仅自己要提升技能水平,戚向男还希望能带着徒弟一起提升。他说,带新人是班组长的职责。

戚向男所在的监测队,职工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对于当下煤矿职工整体年龄偏大的行业现状而言,这算是比较年轻的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戚向男是当之无愧的“老资历”,2011年就开始带徒弟,教授疑难故障处理、设备组装等方面的技术。“刚来时就让我干了班长,班组长的职责就包括队伍管理、带新人。”

2018年,淮南市选报了十组名师带徒。戚向男是其中一组的师傅。按照淮南市名师带徒要求,戚向男与2名职工签订了师徒协议。

实际上,戚向男带的徒弟有五六人,这还不包括已经“出师”的。在新集公司,出师也有规定,需要满足徒弟技能等级提升一级、在公司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好成绩等条件。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徒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案,戚向男都有计划。

洪林是戚向男的徒弟。2016年,在当时国投集团组织的技能竞赛中,洪林与戚向男一起获奖,戚向男获安全监测监控组第一名,洪林获第三名。2017年,洪林也获得了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看到徒弟也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戚向男感到很自豪。

平时在井下干活儿,戚向男会和同事、徒弟来场“迷你竞赛”,增加工作的趣味性。比如安装一个接线盒,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就想着,如果这次他比我快了,下次我就想超过他。”

不过戚向男更期待徒弟超过自己:“有时候开玩笑就讲,下次比赛我不参加了,我参加有可能压着徒弟。或者下次比赛,徒弟争取超过我。”

提到戚向男,同事说的第一个词就是“大师!”言语中带着敬佩。目前中煤集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像戚向男这样的年轻人,只要技能水平过关,也能享受管理人员的待遇。这让戚向男少了对当下柴米油盐和前途焦虑,心态更为平和,对明天也更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