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6期

【专栏】站在国家利益这边

发布时间:2019-08-19 作者:

站在国家利益这边

文/赵义

在规则日益趋同或者接近的过程中,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这就是中美经贸摩擦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

和外界的普遍预期相反,在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的时候,剧情却出现了“反转”。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再次升级,中美经贸磋商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和胶着的阶段,至少在6月底前会是如此。虽然我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但局势似乎正朝着打打谈谈、边打边谈的常态化而去。

关键原因是,在美国政治越来越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的时候,特朗普不愿意放弃“极限施压”的策略。根据刘鹤副总理向媒体披露的中美经贸磋商三个不一致的问题,第一个是关税要不要取消,显然美方目前不想放弃用关税战作为极限施压的锐利武器;第二个是关于采购数量,这个可以理解为美方会获得多大的具体经济利益;第三个是文本平衡性问题,这方面是超出具体经济利益范畴的更大诉求,双方的分歧只能是更大。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坎儿,我们思考的重心就是如何跨过这个坎儿。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这个坎儿不简单,理解了这个坎儿才能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不是一般的国家,她自诩为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实际上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过去几十年,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也主要是围绕中美关系展开的。

这个坎儿有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界定清楚、进而更加有力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因为在大变局当中,在和世界最强国家的经贸争端中,那些关系到一个政治统一体的生存和发展的要害问题才暴露无遗。经贸摩擦反映了美国政治对于崛起的中国日益不安——美国媒体鼓噪的do it or never ,再不干就来不及了,反映了这种焦虑。客观而言,在当前的相互反制之下,我们依旧处于劣势地位。我们固然可以利用美国政治形成集体意志过程中的分裂和周期,比如中期选举等,用经济利益获取时间上的战略空间,但此次谈判剧情的反转说明,每一次这样的交换,已经不等于危机警报的解除,甚至反而可能意味着下一个摩擦周期的酝酿和启动。

这次经贸摩擦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有内在的脆弱性,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确不可持续。一个芯片,就暴露出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困境。我们的各行业和各企业,不能再依靠牺牲环境和资本投机等,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正如总书记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命根子,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美国怕我们掌握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但这方面没有利益交换的任何空间,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有效地鼓励和保护技术创新的持续性。推进技术创新,要更加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必要对政府的整套关于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进行梳理,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这次经贸摩擦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发展的未来,不能再受制于任何单一的国际市场。任何一个重要领域,受制于单一的国际市场,都是危险的事情。比如“一带一路”的打造,保持出口和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更要看重出口的结构,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同时,为了避免防范债务风险,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资金支持主要以商业性资金为主,尽量减少提供减让式资金,政府性资金主要起撬动私人部门资金的作用。再比如在天然气进口方面,供应商上也不能依赖美国,而是尽可能地分散天然气的进口来源。同时,我们必须加快技术革新,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解决好能源存储的问题。

这次经贸摩擦让我们明白了,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毋庸讳言,国有企业问题是经贸摩擦回避不了的问题。美日欧之间不管有什么别的分歧,但至少在国有企业问题上会是立场一致的。它们会联合起来指责我们将国有企业发展为国家冠军企业,破坏以市场导向的贸易,并鼓励国有企业控制全球市场。它们甚至会把自己国内工人、农民和企业的某些问题,归咎于国有企业所拥有的非市场优势。事实上,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说的那样,中国的经济成分已经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持续下降。国有企业很多也在境内外上市,实际上是股份制企业,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已经很少。即使是中央国有企业,相互之间也处于竞争之中。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其实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也是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事的。

国家利益不是一个先验的问题,正是在和世界最强国家的经贸争端中,我们才发现和体验到了那些真正的风险,并且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要做好什么事情。维护国家利益也不是抽象的,更主要的就是提前把这些事情做好,目的是避免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根本伤害。

此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比如分散风险,并不意味着就是另搞一套规则。恰恰相反,正如政府多次强调的那样,不断扩大开放和推进改革,本身就是我们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对这个重大论断要有准确到位的理解。

在规则日益趋同或者接近的过程中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这就是中美经贸摩擦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

(作者系《南风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