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7期

【悦读】来一碗“卤梅水”

发布时间:2019-08-20 作者:

来一碗“卤梅水”

文/石头

乌梅、甘草、陈皮、山楂、桂花以及冰糖,这种混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其实这个就是《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贾宝玉挨了打,养伤时想喝而又没喝到的酸梅汤。

生津开胃、沁人心脾,作为传统健康饮品代表之一的酸梅汤,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和现在随处可见人头攒动的咖啡馆、饮料店相比,沿街商贩卖力地吆喝着吸引过往行人来一碗“卤梅水”的情形已成沧桑往事。

从古籍记载的“土贡梅煎”,到南宋《武林旧事》里的“卤梅水”,再到清代,这种饮料最终以酸梅汤命名,并在皇宫里占据一席之地。“老佛爷”慈禧特别喜好京鸭油荤肉食而常年患有脾胃病,饭前饭后都少不了酸梅汤伺候,这事儿在她的脉案中有详细记载。后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既可作为“开胃菜”又是日常“药膳”的酸梅汤随后流传到寻常百姓家。

记忆里,小时候喝到过“半成品”的酸梅汤,是妈妈厂里分发的福利:一袋黑红色的不明物。从透明外包装能看到有白砂糖和桂花,至于味道是否正宗已不可考。这之后似乎也再没有喝酸梅汤了。

那时候日常喝得最多的“甜品”只有白糖米汤。在高压锅还没出现之前,我们家煮饭先是把米用水煮开,再上蒸锅。米汤就多出来了,但不能浪费,要么用来浆洗床单背面,再多一点就用白糖化一碗,味道单纯甚是美味。

酸梅汤虽然不是什么名贵之物,但和白糖米汤一比就没那么容易实现了,所以也没听说哪家煮酸梅汤的,甚至不知酸梅汤为何物。

酸梅即乌梅。《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古法酸梅汤原料为乌梅、桂花、冰糖、蜜四种,煎汤热服驱散暑月发热,甚至可以治疗咳嗽、霍乱、痢疾。不过现在还惦记着酸梅汤的人少之又少了。

前几年在北京结识了一个朋友,之后每次跟他吃饭,他必点一杯酸梅汤。说实话,这也是多年后再次品尝,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可能是常年待在北京感染了这座城市的古朴气息,这位朋友虽然不是北京本地人,却独爱酸梅汤。

北京,这座历经了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古都,对于吃喝也是极讲究的。从宫廷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酸梅汤在老北京的夏天,可以说是唯一的饮料。那个时候的梅汤摊在《老北京的生活》中记叙道:北京老梅汤摊于冰桶上直插月牙戟,悬小牌写“冰镇熟水梅汤”字样。售者手执两只铜碗,两碗相叠,大指、小指卡住下碗,二指、三指挑动上碗,频频相敲,有断有续,发出“得儿铮——铮”的声音,听来异常清凉,名为“打冰盏”。尤以午睡醒来,门外送来冰盏声音,使人有不得不大饮三杯之感。

很想寻着这声儿去跟老板买一碗,用整个舌头的味蕾去感受一番。酸梅汤的酸,有用山楂,也有用洛神花的,但糖一定要用冰糖。想必只有这般固执地用心,才能将这碗“卤梅水”传承得更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