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2019年第7期

【悦读】莫吉托,酒杯中的历史和诗

发布时间:2019-08-20 作者:

莫吉托,酒杯中的历史和诗

文/秦婉欣

第一次接触朗姆酒,是通过一杯名叫莫吉托(Mojito)的鸡尾酒。这杯莫吉托是在北京三里屯喝到的。加入了百香果的莫吉托并非传统做法,却增添了不少热带风情,打碎的冰块也增加了口感和层次,酸酸甜甜,叫一大杯可以和朋友聊一下午。

提起朗姆酒,就不可避免地想到古巴,那个被海明威挚爱的国度,小说中金银岛的所在地,加勒比海盗们活跃的地带。其实古巴并非朗姆酒的原产地或唯一产地,但朗姆酒被称为古巴国酒也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1493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后不仅带来了西班牙殖民者,也带来了甘蔗的根茎。这些甘蔗就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乡,在古巴湿润、肥沃的土壤里恣意生长。西班牙殖民者深知蔗糖对欧洲贵族们的意义,一边引入非洲黑奴,一边开始在古巴大范围建立甘蔗种植园。随着提炼的蔗糖装船运往欧洲、美洲,贩卖给皇亲贵胄,提炼过程的副产品——糖浆,在古巴附近的岛国,巴巴多斯湿热的气候里悄悄发酵,又在历史的巧合中被奴隶尝到。然而这种自然发酵的糖浆难以保存,一直是庶民和奴隶们的饮料,直到英国殖民者将蒸馏技术运用到朗姆酒的制作程序之中,才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批朗姆酒。

随后,古巴的酿酒大师开动脑力,学着葡萄酒、威士忌的样子,将朗姆酒放入橡木桶中,陈年的风味又给朗姆酒增加了一份内涵。自此,朗姆酒也在酒类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了。古巴,也和朗姆酒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联系。

2015年,在经历了过半个世纪的经济封锁后,美国和古巴开始恢复外交关系,并宣布会在次年恢复民航通航。眼看古巴即将被大批游客“侵占”,会一会理想中的古巴,尝一尝来自原产地的莫吉托显得迫在眉睫。

然而从行程的准备阶段开始,就感受到了个中不易。被美国经济封锁超过半个世纪的淫威首先体现在了交通的不便上。位于美国弗罗里达州南部仅200多公里的古巴却并不能从美国直飞过去,观光客们通常需要从欧洲(如法国、荷兰、西班牙)入境,从加拿大直飞,或者从墨西哥的著名旅游城市坎昆飞去哈瓦那。除了交通,网络的不便则使得旅行古巴再添一桩难事。尤其在预定民宿上,当时爱彼迎(Airbnb)还没开通中国大陆地区的注册,只能翻墙出去看了民宿信息然后写邮件给房东,然后,就是无尽的等待。但越是充满不确定因素,古巴的朗姆酒好像就愈发浓烈,利用着我们对它的种种幻想,诱使着我们排除万难与之相见。在坎昆机场买了比官方大使馆公布的价格高出几美元的古巴VISA,又在古巴航空柜台被征收了莫名其妙的几十美元离境税后,终于开始了去往古巴的旅途,即使当时唯一确定的旅程就是回程的机票。

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古巴的莫吉托,和中国的有些不一样。在历史课本里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在物资匮乏的古巴沿用。因此在古巴,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地方喝到酒。比如,海明威曾经光顾的“五分钱酒馆”和“小弗罗里达餐馆”,稀少和名人的加持,让它们成为了游客热爱的品酒胜地。此外,朗姆酒工厂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游客可以一边学习朗姆酒历史一边品酒。

被很多调酒师列为“最讨厌调的酒”之一的莫吉托,在哈瓦那这些为数不多的游客集中地里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制作和口感都变得简单起来。调酒师大都将柠檬、薄荷和砂糖放入杯底,用一根木舂子随便碾压两下,放一份朗姆酒,加入冰块,再直接注入苏打水,如同古巴的单一经济模式一样,有的不过是重复,不在乎追求极致或创新。

旅程结束回国不久,北京那家制作百香果莫吉托的店家默默换了招牌,一时间无所适从,直到发现一家阿根廷人开的酒吧。这家店的莫吉托用椰壳做容器,酒里也加入了椰浆,比起莫吉托倒更像是另一款名唤“椰林飘香”的鸡尾酒。比起规规矩矩的举杯用吸管饮用,这款莫吉托则要双手捧着椰碗喝。

但奇妙的是,虽然这些莫吉托令人印象深刻,每当我回忆起来,最想念的还是古巴的莫吉托。殖民的伤痛在机缘巧合下成就了朗姆酒,莫吉托也在美国实施控制时期被一名美国作家深深热爱,薄荷的清凉和柠檬的酸苦中和了蔗糖与朗姆,苏打水则带来些许辛辣刺激的口感,这莫吉托仿佛也随古巴一样封印进了时间之中,不曾变化。

街边的建筑是几百年历史的殖民时期骑楼,路上跑的老爷车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统治者带来的,莫吉托也因为匮乏的物资变得多加入任何一种热带水果都是虚妄。但历史的悲剧并不能成为生活的哀歌,舞还要跳,歌还要唱,酒也要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