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9年第1期

92【悦读】黛眉之间,皇帝的面子

发布时间: 作者:
黛眉之间,皇帝的面子

黛眉之间,皇帝的面子

刘青松

通行本《红楼梦》第一百零八回,薛宝钗生日宴,贾母丫头鸳鸯行酒令助兴,用“张敞画眉”的典故消遣新婚的贾宝玉。“宝玉明白打趣他,宝钗的脸也飞红了。”

作为广为流传的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一,“张敞画眉”并非戏说。《汉书·张敞传》记载:汉宣帝时的京兆尹(都城长官)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表贤显善”,朝廷商议大事时,他引经据典,处理适宜,群臣皆服,宣帝也听从他。不过,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有时下朝,经过妓馆林立的章台街,他让车夫鞭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马,一副行为艺术家的派头。这人更好玩的是,他经常在家给妻子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妩媚。却有言官就此参了张敞一本。宣帝好奇心发作,特意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宣帝不悦,尽管因为“爱其能”而没有责备,但最终,张敞到底没得到重用。

张敞的另类举动,幸逢西汉时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得免其咎。不过,到底有失为官体统,得了民心,却丢了皇帝的面子。

民心和皇帝的面子,经常拧着来。正如那宫女的黛眉间,有人看见风情,有人看见悲哀。

“黛浅眉痕沁”,“红粧少妇歛啼眉”,“镇日无心扫黛眉”,自古闺怨诗,好写黛眉。其实,很多时候,写闺怨,怨在政治,写黛眉,以眉抒怀,正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目之间,流转的是世风。

明代妇女崇尚“蛾眉”,眉式纤如蚕蛾;至清代,细眉仍然盛行。曹雪芹祖父曹寅有诗云:“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清代,女人们对镜画眉,以细弯清淡的眉型映衬秀美的面容。据说民间女子在出嫁前,一般不修眉,出嫁后才可改变眉式。紫禁城里,宫女严禁画眉,后妃则享有这一特权。眉目之美,美的是皇帝的面子。

《雍正十二妃》图轴描绘的妃子,眉式纤细如线,眉头高,眉尾低,线条状如弯月,细细如线,眉黛很轻,看上去清新素雅,带有一点弱不禁风的美感。而后来的同治、光绪年间,受西洋妇女妆容影响,宫廷中一度流行“眉施重黛”,如慈禧太后的黛眉即较为粗长,已经不再是柔淡风了。

慈禧在美容养颜上极尽奢华。她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妆饰,有所谓“香水十余事”:用香皂洗脸后,要以软巾擦干,再敷花制蜜油,后上淡红香粉;临睡前,服侍她的宫女还要在她脸上涂抹花汁、蛋清。她用的胭脂,以北京妙峰山的千亩玫瑰花为原料提炼,过程极考究。皇家气派,莫过于此。只可惜,当其时,国运衰败,官员声色犬马。眉妆再美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