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9年第1期

90【悦读】从植物法维拉到巴西贫民窟

发布时间: 作者:
从植物法维拉到巴西贫民窟

从植物法维拉到巴西贫民窟

/胡续冬

说起人们对巴西的印象,除了足球、桑巴、翘臀混血美女,排名最高的可能就是贫民窟了,尤其是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不少影迷朋友们对《上帝之城》、《菁英部队》等巴西电影也都非常熟悉,初看的时候,他们对这些影片中里约热内卢贫民窟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大多表示深受震撼。

拉丁美洲各国或多或少都有贫民窟问题,但是大多数国家的贫民窟和所谓“正常”的街区一般都有地理上的隔,而且多数贫民窟都是在水平方向上毫无节制地平铺过去,如果不是航拍的话,感觉不到有何惊悚之处。里约热内卢就不一样了。它本来就是一个山海交错、地貌复杂的城市,市中心的大多数山丘皆为贫民窟,这些贫民窟不但像一把把利剑一样插入到了所谓“正常”市区最核心的区域,没有任何隔和过渡,而且站在大多数繁华的街区,都能抬头望见满山像癌细胞一样铺展的贫民窟以一种不容置疑的醒目感耸立在你面前。保守统计,里约热内卢有140万人生活在市区内700多座山丘上的贫民窟里,占市区总人口的22%左右。这还只是里约,巴西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贫民窟问题。

在葡萄牙语里,贫民窟叫做Favela,这个葡语单词因为巴西贫民窟现象的举世闻名,已经开始进入到诸其他语言的词典之中,成为一个无须转译的透明单词。在拉丁美洲其他西语国家,贫民窟也都有特殊的词汇,但其本意也都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阿根廷的贫民窟本意为“苦镇”,秘鲁的贫民窟本意为“新乡”,智利的贫民窟本意为“露营地”。但是葡萄牙语里的Favela,从本意到贫民窟这个义项,却隔着比较遥远的距离,需要一个外国人一般不太了解的历史梗来连缀。

巴西大部分国土都是蒙上天眷顾的肥沃土地,但是在东北几个州的内陆地带,有一片被称为“腹地”的悲催区域,严重干旱,地貌是一种以仙人掌和耐旱灌木为主的近似荒野的所谓“卡廷加”地貌。16世纪最早被葡萄牙殖民者开发的巴伊亚州,其大部分土地都在腹地之中,在殖民时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后,这片土地上的居民长达几个世纪都近乎是国家的弃民。1893年,一个人称“劝世者安东尼奥”的基层非主流神父,用宗教旗帜把巴伊亚腹地成千上万的悲苦农民聚集起来,在一个叫卡奴杜斯的鸟不拉屎的地方依山建起了新的定居点。很快,赶来追随劝世者安东尼奥的人就已经超过了一个大都市的规模,他们在卡奴杜斯试图过一种带有浓郁的空想色彩的天国生活。Favela是巴伊亚腹地常见的一种典型的耐旱灌木,姑且译为法维拉吧,属于大戟科,植株上布满针刺。卡奴杜斯的“天国”最主要的一片定居点,因为山上长满了法维拉树,就被称为法维拉。

当时刚刚从帝制过渡到共和制的巴西中央政府把卡奴杜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不能理解毫无希望的弃民们在宗教精神的鼓舞下聚集在一起的行动,而是想当然地将此判定为保皇党在发动叛乱。共和国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远征军,从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奔赴卡奴杜斯去和手无寸铁的农民们作战,在多次战败之后,1897年,政府军终于“剿灭”了英勇的农民军,残暴地处死了劝世者安东尼奥和很多农民勇士,把“天国”卡奴杜斯夷为一片荒野。

中央政府的远征军“班师回朝”之后,问题来了。19世纪末的巴西,足以引发战争的国际国内危机不是很多,共和国政府认为没有必要维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当打败了卡奴杜斯农民军的政府军将士回到里约热内卢,喜滋滋地等着国家论功封赏的时候,等到的却是部队就地解散、军人们各回原籍的通知。很多政府军的士兵其实也是来自东北那几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州,就指望留在首都吃军饷过好日子。国家的遣散令下来之后,他们打死都不愿接受。怎么办呢?赖下来。那住哪儿呢?军人们回想起被他们“剿灭”的卡奴杜斯“天国”,回想起法维拉定居点依山而建的密密匝匝的小棚户,顿时觉得问题解决了。他们模仿卡奴杜斯的农民们,盘踞在里约热内卢当时还无人定居的山头上,因陋就简地搭起了一堆棚户。因为这个想法来源于卡奴杜斯的法维拉定居点,所以这些赖在首都占山为王的军人们,也管首都这种新的居住形式叫做Favela。就这样,Favela的大戟科耐旱植物义项,经由一场农民运动,演变成了运动发生地千里之外的贫民窟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