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3年第3期

“果园”往事

发布时间:2023-03-24

  “果园”往事

  /马俊江 

  如果夸赞什么地方很美,我们会说美得像花园。园林学家讲园林,涉及植物,讲的也是花木,这都是今人以花为美的缘故。可如果讲造园的历史,就要从果树讲起,因为比起花,古人更爱果。所以,最早的园子,都是“百果园”。 

  戴望舒有一首现代诗《乐园鸟》,结尾处问:“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戴望舒现代诗将伊甸园描绘成一个天上的花园,但夏娃和亚当被驱逐出的伊甸园其实是个果园,果园内的智慧果是能让他们能分辨善恶的果子,也是禁果,具体是苹果、香橼,各国学者至今众说纷纭吃了智慧果,便有了羞耻感,他们摘来遮挡羞处的,是无花果树叶。中国神话里的天宫也是一样,没有花园,却有一个果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神话,当不得事实,但还带着人类历史原初的记忆。 

  园,《说文解字》解释为“所以树果也”。园,指栽果树的地方。古人最初给万物命名,多是专名,专名成为通名是漫长历史悄无声息的衍变。就如最初时候,江就是长江,河就是黄河,诗指《诗经》,书指《尚书》,而园,也就是果园。 

  上林苑是中国最早的园林之一,汉武帝所建。《西京杂记》详细讲述了园内植物,开首说的是:“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远近的臣子们,献上的不是奇花异草,而是果树:梨树十种、枣树七种、栗子树四种、桃树十种、李子树十五种……《西京杂记》是野史,有传说的成分,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应该更接近真实的上林苑。司马相如是为汉武帝赏识的文人,应该亲眼见过上林苑。而《上林赋》写的也是个“百果园”:“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 

  上林苑是皇家园林,个人家里的园子呢?晋人潘岳有一篇《闲居赋》,写自家庭院。文章里说自己是个书呆子,做不到八面玲珑,因此仕途不顺,于是退居林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种什么树呢?“竹木蓊蔼,灵果参差”,“灵果”当然就是能结佳果的果树。一说到果树,潘岳马上就热情起来,下笔如有神,铺排开去:“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 

  读过《闲居赋》的人不会太多,但中国人大多是认识潘岳的,尤其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潘安。到现在,我们说一个男子好看,也会说他貌比潘安。《晋书》记载,潘安少年时,只要坐车出门,就会被女子们堵截,不停地往他车里扔水果每次都满载而归因为潘安的美,汉语中有了个“掷果盈车”的典故和成语。现在人们表达爱意情义,会选择送花,而古人送果。《诗经》有言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也好,成语典故也好,都是曾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