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青青园中葵
文/马俊江
《长歌行》是小孩子都熟悉的古诗,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诗的开头和结尾本就是国人熟悉的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夫子有言道:“读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现在人们多是大讲结尾处的道理,却很少关注古诗开头的“碧绿的菜畦”,对“园中葵”为何物更是感到陌生。
葵,是一棵古老的蔬菜,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烹)葵及菽”,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已经有对这种蔬菜的记载了。葵菜,又称冬葵、冬寒菜等,耐寒凉、喜湿润,生长力旺,适应性强,是古时冬天少数可供人们食用的绿色蔬菜,且营养价值丰富。古人常用数字“五”来总结世间最重要的东西:声音有五音,颜色有五色,味道有五味,水果有五果……蔬菜呢?有五菜,五菜之首,是葵。树有树王,是梓树;花有花王,是牡丹;葵,就是曾经的菜王,还被赞为“百菜之主”。
唐代的三大著名诗人皆爱葵。李白爱喝酒,天下皆知,但他喝酒时吃什么菜呢——“园蔬烹露葵”。杜甫和白居易爱葵,都在园子里栽种葵菜。“中园何所有,满地青青葵”——白居易说,你要是问我园子里有什么,你看,满园都是青青的葵菜呀!诗人说得很骄傲,也很可爱。杜甫呢?在园子里锄草呢——“葵荒欲自锄”。
“青青园中葵”,说的不是葵菜好吃,而是夸赞葵菜好看——生机勃勃的青菜,青翠欲滴,滴着的和没有滴下来的,是清亮的露珠。所以,古人也把葵菜叫作露葵。但是,谚语说:“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葵叶上还有露珠的时候,不能采摘,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珠晒干了再采葵叶。“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诗,也是生活常识——因为热爱,生活变成了诗。
葵与太阳的第二个故事赋予了葵更多文化内涵。孔子称赞葵用叶子遮阳,保护着自己的根,不被烈日灼伤。从此以后,人们说起葵,常说它一心向着太阳。用白居易的诗来说,就是:“葵枯犹向日。”孔子和白居易说的是葵菜,也是在说人——人,应该像葵菜朝向太阳一样,追求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宋代以后,葵菜渐渐没落了。到了明代,美洲的一种植物流传到了中国。这棵植物高高的茎秆上,有一个很大的花朵,这花朵也喜欢一直追随太阳。人们看见它,想起了古书里的葵,给漂洋过海来的这棵洋植物取名叫向日葵。
白居易诗里的“绿英滑且肥”记载着葵菜多为爽滑口感。葵菜营养价值极高,主要产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近些年随着蔬菜品种的日益丰富,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只是不知它能否重现古时“五菜之首”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