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公司】特斯拉的“野心”——不仅仅是电动汽车
文/刘长江
三年之后,埃隆·马斯克,又来了。一时间,马斯克的消息刷爆社交媒体,成为全网热点。
落地北京后,马斯克先后与外交部、工信部、商务部、贸促会和上海市的主要领导会面,并在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深夜誓师”,与员工合影留念。
此次来华,除了为特斯拉汽车站台,考察中国储能市场、为未来特斯拉的储能电池业务打前站,可能才是马斯克此行的真正目的。
失守毛利率
在没有老板现场督战的三年里,特斯拉的中国业务仍然在迅速生长。
按照马斯克的落地时间计算,蟹岛是其到访中国的首站行程,特斯拉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交付中心即位于此。该特斯拉中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于2021年9月9日落成,未来将成为特斯拉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产品集散地和用户聚集地。
马斯克上一次访问中国还是在2020年1月。当时,马斯克在上海参观了特斯拉位于海外的首个超级工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他参观期间,特斯拉交付了首批国产化Model 3 。此次马斯克的再度来华,可能与特斯拉失守毛利率有关。有报道称特斯拉计划进一步扩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规模,并称其已经向相关监管部门提出申请,计划扩建上海工厂,并首次开始生产软包电池。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中国建造的首家整车工厂,也是中国首家由外国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动汽车工厂,目前生产Model 3 和Model Y。当下,该工厂已成为特斯拉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工厂之一,同时也是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出口中心。
2022年特斯拉产量达到136万辆,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量达到71万辆,超过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今年的目标是生产180万至200万辆汽车。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交付令投资者失望之后,特斯拉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启低价策略,但盈利能力备受考验。
尽管连续降价以刺激销量,但是从销量数据可见,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全球交付数量依然远低于比亚迪。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今年1~4月特斯拉共交付了17738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1.54%。同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了12777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72.97%;而比亚迪产销量为776631辆,同比增长94.33%。
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汽车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33.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7.56亿美元相比增长24%;但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2.8亿美元,下降至25.39亿美元。同时,特斯拉一季度的毛利率为19.3%,而去年同期为29.1%。
对此,马斯克表示,若从长期来看,20%的毛利率仍然是特斯拉要坚守的业绩底线,但从短期来看,相较于利润而言,规模对特斯拉更加重要。
此外,今年5月,特斯拉因“单踏板模式”易引起驾驶员误踩加速踏板,在中国市场召回了110万辆汽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的公告指出:“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以及“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在上述两个因素影响下,“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如此看来,特斯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真是不少。
加码储能赛道
除了电动汽车,近年来,特斯拉开始布局储能赛道。
不久前,特斯拉在投资者日公布的“秘密宏图”第三篇章中,其可持续能源计划被揭晓。据悉,特斯拉将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的利用率提高3倍,并将把重点放在储能电池业务上。未来特斯拉还将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级工厂,专门生产该公司的储能产品。
特斯拉的财报也显示,2022年,特斯拉营收超800亿美元,虽然汽车板块贡献了八成,但其能源板块(储能、光伏及其他)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视。2022年四季度,储能业务同比增长152%,装机量达到2.5吉瓦时。2022年全年,特斯拉新增储能电池装机量达6.5吉瓦时。
今年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该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开工,2024年二季度投产。
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事实上,早在2015年特斯拉便开始布局储能项目——Powerwall。2016年,特斯拉收购了美国光伏龙头企业SolarCity,并于当年推出升级版的Powerwall2和Powerpack2。2019年,特斯拉正式推出了Megapack大型储能系统,迅速成为储能市场龙头企业。2022年,特斯拉将Megapack产品全线升级为磷酸铁锂方案,完善了储能板块的整体布局。
目前,Powerwall和Megapack是特斯拉主要的锂离子电池储能产品。Powerwall是将能源存储在家庭或小型商业设施中;Megapack则为商业、工业、公用事业和能源生产客户提供储能解决方案。
据了解,特斯拉megapack电池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国进行销售,Megapack等新型储能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近三年来,特斯拉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保持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均超过60%,2022年年增长率更是高达80%。新增投运规模也翻倍增长,2022年首次突破20吉瓦。
储能业务也成为特斯拉在华发展的下一个的重点。
6月1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接见马斯克,双方谈及未来进一步合作的重点——储能。陈吉宁指出,特斯拉在上海的合作发展卓有成效,欢迎把握现代化建设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机遇,加大在沪投资和业务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深化合作,把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落在上海,让科技更好地为美好生活服务。
“当前,特斯拉这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与上海市的‘双向奔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于引进外资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传递出西方跨国公司对于中国未来的看好。”有储能业内人士说。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5吉瓦,达到16.5吉瓦,其中,抽水蓄能新增容量9.1吉瓦,同比增长75%;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吉瓦/15.9吉瓦时,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这也是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随着新能源装机大规模扩张,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能产业发展的热土,尤其在新型储能领域呈现高速发展之势。
万亿市场 巨头涌入
特斯拉储能项目来袭,势必搅动“一池春水”。马斯克曾表达过他的“野心”,那就是希望特斯拉的储能板块可以发展到与汽车业务不分伯仲,甚至超越汽车业务。
据中金公司预测,今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达到189吉瓦时,同比增长超60%。美国、中国、欧盟将成为全球三大储能市场。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认为,未来5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56%,到2026年达到270吉瓦以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94座,总能量为7.86吉瓦时,同比增长175.81%。其中,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总能量为6.8吉瓦时,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其余电池种类为液流电池、铅酸电池和铅炭电池等。
2022年,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36%、26%和24%。中国市场的潜力,或是吸引特斯拉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鲶鱼”搅动市场外加政策长期向好,业内人士均看好国内新型储能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更多企业将涌入储能蓝海市场。
反映储能市场之火爆的,是其核心部件——储能电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全球储能电池发展迅猛,从2021年的44吉瓦时增长到2022年的122吉瓦时,涨幅高达175%。
如此大的增长幅度,最功不可没的就是中国企业。根据海关统计,2022年1~ 8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29.53亿元),同比增长82.97%。
这一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占领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三位。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嗅到了储能商机,近5年更是扩大发展储能事业。宁德时代(CATL)于2011年即开始布局储能业务,储能有望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大业务。亿纬锂能则于2015年投入动力和储能电池发展,目前储能电池的营收尚未独立拆分,但近期可见其对储能电池产能和技术的积极投入。
海外方面,国联证券研究认为,当前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旺盛,借助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全球渠道,可以带动产业链相关优质企业深度参与海外市场,加速我国储能企业出海进程。
据了解,宁德时代、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储能等相继宣布拿下美国储能项目大单;阳光电源、派能科技、远东电池、晶科能源等频传欧洲户用储能市场捷报;科陆电子拿下南美洲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从2022年开始,中国企业的单项订单规模由2021年以前的几十兆瓦级别跃升至百兆瓦乃至吉瓦级别。海外储能市场已成为国内储能企业创收贡献最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