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3年第10期

【封面策划】电力装备“走出去”:打造世界品牌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

  文/樊占峰 

  当前世界贸易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放缓、脱钩断链现象频出,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兴出口市场,为国际贸易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作为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领先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电力系统服务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继”)致力于深耕电气装备行业,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为合作伙伴提供输、变、配、用电装备,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中国高端电气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小到大,由地方企业到世界品牌 

  许继的前身是许昌继电器厂,深耕电气装备行业53年,致力于打造全领域产品能力,核心业务产品贯穿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装备、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覆盖电网、发电、轨道交通、工业供用电等多个能源电力领域。许继具备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智能用电、风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工业智能供用电、综合能源服务、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许继通过持续培育资质和优化布局,具备电力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运维检修、检测计量、信息系统集成、特种行业许可、国际出口等各类专业资质,为国内外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成套装备和技术服务,产品不仅广泛用于国内市场,而且远销南亚、东南亚、中东、南美洲等区域,带动了装备、技术、标准、产能的立体式输出,从国内电气装备制造领先企业向国际知名品牌积极迈进,实现了“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的重大跨越。 

    

  走出去,并“留下来” 

  2021925日,中国西电集团、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和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气装备”)。整合后的中国电气装备拥有国内最完整、安全的输配电一、二次产品产业链,成套基础较好。 

  中国电气装备围绕“智能电气、系统服务、高效能源”总体布局,践行“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企业使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深度参与海外投资、并购及资产运营,聚焦境外新能源投资、建设、运营,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助力中国装备、技术、服务、资本“走出去”。 

  目前,中国电气装备在海外5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多个分支机构,在马来西亚、埃及、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设立4个制造型企业,实现业务布局从南亚、西非、东南亚、南美洲、中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扩展到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产品和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覆盖。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电气装备加快全球化步伐。许继聚焦沿线电力市场,带动一批国产高端电力装备走出国门。国产换流阀、直流控制保护、电能表及成套生产线、高低压开关柜、直流电源等产品出口至智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越南、老挝、土耳其、尼日利亚、肯尼亚等沿线30多个国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助力共建国家能源转型。2013年至2023年,许继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销售设备金额累计近10亿美元。 

  科技创新为“走出去”增添新动力。许继在积极开发市场的同时,也抓住机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围绕拳头产品,加快电能表、保护、充电桩、环网柜等产品的国际认证,推进泰国、智利、沙特等目标市场短名单入围。积极开展IEC/TC13IEC/TC85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中国区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许继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和提升产品国际化水平,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从产品到技术、从品牌到标准的“走出去”,并站稳脚跟“留下来”。 

    

  需有序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电力装备企业积极“走出去”不仅能够实现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电工装备产品系列,通过贸易出口、EPC带动、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产品输出到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形成了一批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工装备品牌。 

  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许继从产品、技术、研发、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制定国际化战略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国际化战略任务落地。 

  近年来,许继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利用国产电气装备产业链优势,深化上下游企业合作,带动装备规模出口;利用许继整体装备产能输出的能力,深化本土化发展,从输出散件和技术服务到产线建设合作等本土产能合作,实现本土建厂、生产以及本土化施工、服务;参与优质国际公开竞标项目,通过联合体完善业绩资质,逐步实现由联合投标到独立投标的转变,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体量。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国家的合作,既要在整体上把握关系,也要注重一国一策的研究。中国电力装备企业“走出去”需要面对国外迥异的商业习惯、法律政策环境,以及技术标准不够兼容的问题。尤其是外资项目对中国标准的接受程度较低,增加了我们“走出去”的难度。无论是投资方、建设方还是技术方,都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共同协作,才能让整个电力装备生态链、产业链“走出去”。 

  中国电力装备企业国际化的愿景是为人类提供更经济、更绿色的能源。我们“走出去”要抱着共同发展的心态,不可孤芳自赏,应通过自身竞争优势与当地比较优势相结合,实现企业与东道国经济双赢发展,促进当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作者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