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3年第11期

【低碳转型实践】承德:绿色转型 守护京畿

发布时间:2023-11-15 作者:

  /本刊记者 张越月   特约记者 金雍奥 盖巧琳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关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也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和未来。河北省承德市拥有华北地区最高的森林覆盖率,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这里担负了生态支撑、水源涵养、绿色发展等多重任务。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作出了“在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的重要指示。 

  在过去几年中,不仅是塞罕坝,整个承德市都在借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在探索把绿色资源转为绿色产业的过程中,这座城市打造了以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钒钛新材料与制品和清洁能源为重点的“3+3”主导产业体系。2022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该市GDP的比重达50%以上。 

  今天,除了层峦叠嶂的青山、连绵不绝的草场,近年来,承德的“生态清单”中增加了森林碳汇、绿色矿山和风光储氢一体化。在电网的支撑和助力下,它们推动了当地的绿色转型。 

  守护绿色财富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在2017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后,承德明确了打造“全域森林城市”的愿景。经过几年探索,承德的森林覆盖率已达6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22平方米。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森林还是承德探索碳汇交易的基础资源。碳汇交易即买卖双方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以抵消自身碳排放,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汇来源,早在2016年,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碳汇项目的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就获得核准,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成功并签发的林业碳汇项目。2021年,河北省印发《关于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了“率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开发固碳项目,引导钢铁、焦化等行业购买产品”等要求。此后,承德积极参与碳汇交易,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核证碳汇储备500万吨,实现交易量81.78万吨、交易额4154.29万元,占全省交易额的87%。 

  要用好碳汇机制、开发固碳产品,保证森林的面积和质量非常关键。培育健康森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为了管好森林,承德加强监测预警能力、扑火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森林保护的测报、预警和防治、扑救体系,时刻守护着林海安全。 

  技术监测手段的应用也提升了森林管理质量,国网承德供电公司推出的承德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就是典型代表。该指挥中心承担着承德市范围内4条特高压线路、2条柔直线路、24条500千伏线路和234条220千伏及以下高压输电线路的监控运维任务,其中部分线路途经森林草原等区域。监控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配置监测终端5200余套,推动“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全息感知”的运维新模式,并首创“政府林火监控+自有可视化”。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区域输电线路,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打造智能巡检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全部高压线路无人机巡检、三维建模和红外巡检全覆盖,全方位部署固定式、移动式自主巡检机巢等多维智能巡检装备。 

  根据规划,承德将在年内完成 52 家国有林场的固碳量备案,同时开发湿地、草地等更多降碳产品,打造塞罕坝生态集团碳汇开发平台,争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届时,更多优质森林资源将“变现”,支撑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助力绿色运输 

  开展碳汇交易,既需要丰富的碳汇资源,也离不开寻求降碳转型的企业买家。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拥有一批煤炭、钢铁、纺织和原料药企业。20世纪50年代,承德“依矿而起、靠矿而兴”,我国“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两个位于此。改革开放后,承德逐渐确立“工业立市强市”的发展战略。2000年以后,承德发现并成功开发了超贫钒钛磁铁矿,在这一龙头产品的带动下,当地冶金采选压延业迅速发展壮大,所占工业比重、GDP比重和财政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该市的支柱行业。 

  2010年起,承德开始面对资源型城市的共同问题——矿产减少、产业附加值降低、生态环境负担增加。为了改变过度依赖矿业的发展方式,承德着力推进矿山覆绿和矿山“三废”治理,在开采中大量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逐步实现循环利用。 

  钒钛矿是承德矿产转型的重中之重。被称为“工业味精”的钒钛可被广泛应用在钢铁、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截至目前,承德已探明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83.7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40%以上。为了利用好上述资源,承德推动钒钛开采向绿色深加工延伸,加快钒钛新材料在储能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除了与绿色产业融合,钒钛矿企业还在当地供电公司的助力下发展绿色运输。从2014年开始,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在当地一家矿业公司的采矿区建设了一条长3200米、宽5.2米的电动“皮带廊”,替代重型卡车运输矿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据该矿业公司的计算,使用电动“皮带廊”,每年可以节约1.8亿元运输费,节约标准煤7000多万吨,减少废气排放超过1.5万立方米。 

  不仅服务于钒钛矿的可持续开发,国网承德供电公司还结合当地政府“绿色矿山”的要求,了解矿山企业经营现状,根据企业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有物料输送需求的企业引入电动“皮带廊”传输技术。在走访客户的过程中,国网承德供电公司了解到当地多家矿业企业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电动“皮带廊”的运力以及破碎机的功率都要增加。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谋划,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制定了220千伏新甸输变电工程建设方案。工程投运后,不仅企业的用电难题获得解决,地区供电可靠性也获得提升。 

  支撑绿电基地 

  引入“皮带廊”、减少废气排放只是发展绿色运输的第一步,“让运输用电变成绿电”是更重要的目标。当前,承德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033万千瓦、发电量为187.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的86%和69%。 

  绿电装机的增加得益于承德对丰富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经测算,该市70米高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5~9米,年日照小时数为1400小时左右,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开发总容量分别为2179.7万千瓦和1929.88万千瓦,坝上及接坝地区有数千平方千米的范围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在风电尚未在国内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总装机容量0.36万千瓦的红松风电场一期工程就在承德并网发电。此后十多年中,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在这里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5年年底,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越火力发电。2020年年底,承德清洁能源的年发电量达到131.74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的61.7% 

  为了让快速增加的绿色电力尽其所用,承德市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助力下,推进绿色储能设施——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和利用。2021年12月,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的绿色能源重点工程,电站支撑了京津及冀北电网的安全运行,为赛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半年后,丰宁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正式投产发电,来自大山中的绿色电能,由丰宁稳定地向京津等地输送。 

  在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持续建设的同时,承德还推动18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地。根据规划,到2027年,承德全市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项目规模达1000万千瓦。这些抽水蓄能电站将与本地的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和电化学储能形成互补,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 

抽水蓄能不仅助力本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还将作为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区的重要组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在不久前《国网冀北电力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上,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主任王宣元介绍,张家口、承德地区有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家首个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环网工程,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要素十分齐全,具备进行全域综合示范的条件和典型推广意义。冀北全域示范区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能源转型和地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打造绿色发展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