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1期

095【悦读】粲粲金橘压枝重

发布时间:2024-01-24 作者:

  文/石头 

  在古代文献中,“橘”“桔”两字字义并不相通,“桔”多指草本植物桔梗。现代文学作品中还出现过如冰心《小桔灯》等以“桔”代“橘”的用例。民间常把橘子称为桔子,取其“吉利”“吉祥”的美好寓意。 

  原产于我国的“橘”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尚书·禹贡》中就有提到柑橘在夏朝作为贡税之物。到了南北朝时期,橘类(柑橘属)水果逐渐分化出柑、橘、橙、柚等。南宋韩彦直撰写的首部柑橘专著《橘录》中记载了27种柑橘。《本草纲目·果部》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 

  橘在古代一度成为经济果树。南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中记载,三国时期的丹阳太守李衡“呼橘为奴”“蓄橘养家”,多次想要建种植橘园,可妻子并不支持,认为这不是大丈夫该有的志向。尽管如此,李衡还是背着妻子在武陵龙阳汜洲上种了一千株柑橘。临终前,他告诉儿子:“州里有千头木奴。”后来橘子长成,每年售橘可得绢数千匹,自此家道殷足。后世人便以“木奴”“千奴”“橘奴”作为橘树的别称。唐宋时期,柑橘被广泛种植,凡气候适宜的地方,户户栽橘,人人喜食。“风劲霜清木落时,金丸粲粲压枝重。贫家不作千奴计,一树庭前也自奇。”被称为“絜斋先生”的南宋哲学家袁燮的这首《咏橘》,在赞美橘树凌寒结实的英姿的同时,也印证了橘子巨大的经济价值,贫穷的家庭不必考虑种植千株柑橘树,哪怕在庭院前种一株也是可贵的,足以资助家用。 

  如今,橘子的品种更为多样,种植更加广泛。产自国家5A级景区湖南郴州东江湖畔的东江湖蜜橘,三月花开,六月疏果,七月贴纸,十月成熟,有“橘未见而香已至”的美誉。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的广西梧州砂糖橘皮薄、果肉厚、甜如糖,过年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常有它的身影。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浙江黄岩蜜橘是宽皮橘的“始祖”,曾经作为唐代的贡品。黄岩蜜橘200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至今品种品系已达180多个,年产量约60800吨。浙江临海涌泉蜜橘有着“天下一奇,吃橘带皮”的美名。四川蒲江“不知火丑橘”口感细嫩、汁水充盈,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晋朝。生长于滇中高原盆地的云南玉溪蜜橘,则果肉金黄、香气浓郁。 

  除了饱满多汁的果肉可供食用,橘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橘白、橘根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佳方,而橘皮(陈皮)入菜煲汤炖肉也能发挥其独特魅力,可谓是物尽其用。 

  不过,最令人发古今之叹的,应该还是屈原的《橘颂》。其中一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考据下来,所背书的是湖北宜昌蜜橘,气韵芬芳,果实圆美,怎不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