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1期

074-077【产业与公司】周期重启,光伏产业或将重新洗牌

发布时间:2024-01-24 作者:

  文/萨茹拉 

  在历经了三年的跑马圈地、加速扩产以及行业疯狂“内卷”后,2023年产能过剩、技术更迭、价格战、资金缺口、市值下滑等接踵而至,光伏产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产业扩张加速推进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光伏产业因在技术及成本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支撑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 

  2023年,光伏行业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163.88吉瓦,同比增长149.4%,接近2022年的两倍,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前10个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均实现同比70%以上的增幅。出口方面,光伏产品位列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商品之一,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 

  从技术发展来看,光伏产业加速升级,其中TOPCon电池、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已经量产的光伏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效率也在持续提升。从锂电领域看,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大容量、长寿命的电池研发正在加快突破,新型光储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和相关解决方案持续创新优化,光伏产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曾提醒道,光伏相关产业在保持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仍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包括对供需失衡的担忧,行业阶段性的剧烈振荡时有发生。此外,国际经贸竞争态势加剧,前瞻性创新布局仍有待加强。 

  2023年9月2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出席“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时也表示,有必要警惕产能过剩的布局问题,光伏产业规模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相对过剩状态,这种状态能够较好地为行业的未来需求进行铺垫,但需要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自身能力评估的情况下,过度扩张产能或者低端产品的大规模复制,将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波动。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认为,光伏企业之所以蜂拥而上,是大家确实在短期内看到了产业链上的高额利润,使得产能快速扩张。很多企业考虑到垂直一体化方案,不停地向产业链两头扩展。但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当前光伏产业的实际产能远超目前所需要的安装量。 

  光伏行业发展过快、过热,产业链各环节持续快速扩张,终端需求短期内难有大幅跃升,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趋势难改。 

  从需求侧看,全球多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大涨,欧美国家的固态储能需求近几年来快速释放,部分国家及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推动光伏装机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应用稳步推进,推动了光伏与储能装机量的快速提升。不过,国内电网消纳能力有限,短期内下游光伏装机需求难有跨越式增长。 

  从供给侧看,产业扩张加速推进。过去两年,超2万亿资本涌入光伏产业,使得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产能扩张达2~3倍。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主要光伏龙头企业持续扩产,不少地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光储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在全球本土化生产导向和高额补贴的双重刺激下,光伏产能不断扩大。 

  2023年上半年,新增装机推动了A股光伏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光伏产业迎来业绩爆发。然而,硅料价格的下跌引发光伏市场供需失衡,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到了下半年,硅料、硅片价格的崩盘影响到电池片与组件厂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盈利下滑,企业利润遭受压缩。最终形成上游原料产能对下游电池、组件需求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下游组件产能对终端装机需求的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如此“层层叠加”的过剩局面。 

  不过,行业发展具有惯性,未来几年,光伏产业将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局面,对现在的我们亦非常关键。在近期举行的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二次上调了2023年装机预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上调至345~390吉瓦。 

  2024年,光伏需求增长速度恐将受到冲击。在彭博新能源、集邦咨询等机构的预测中,2024年我国光伏需求增速将大幅放缓。而从全球来看,对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的预测普遍未超过30%。如果上游过剩的产能无法妥善安置,那么供需问题恐将进一步加剧。 

    

  光伏投资减速降温 

  扩产投资—产能过剩—降本增效—需求增长,这条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始终推动各产业周期起伏。光伏也不例外。 

  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格局迎来重大变化。在经历了2018年补贴退潮以及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后,我国光伏行业开启了市场化竞争,行业产能过剩预警再起。 

  面对光伏产能过剩,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表示:“光伏行业中,制造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决策相对灵活,一旦看到市场真正产能过剩了,便会很快停止生产,严重过剩时还会主动去掉一些落后产能。希望市场机制能真正发挥作用。” 

  事实上,历史上光伏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时期出现在2012年,之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国内真正的光伏市场开始启动。十年后的今天,光伏产业又面临着同样的节点。而如何应对周期性,如何应对产业寒冬,是所有企业的必修课题。 

  回顾光伏产业发展二十载,其成长性、变化性,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联:光伏产业除了要跟随大环境的经济周期,还将面临补贴退坡、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内独有的周期。具体体现为库存变化带来的库存周期、产能变化带来的产能周期,以及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周期。加之国际贸易摩擦、政策剧变等因素,行业周期往往又伴随产业洗牌。一旦激烈洗牌,一些在“温水”中的企业将迅速倒闭,快速陨落,而另一些企业将加速崛起,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过剩”通常是竞争市场的常态,但“绝对的过剩”或巨量的过剩,特别是落后产能的巨量过剩,必将引起激烈竞争和新一轮洗牌。 

  据业内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118家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17629.13亿元,同比增长了约23.53%。其中39家企业总负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11家企业总负债规模超500亿元。三峡能源、特变电工与隆基绿能位居前三位。有24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其中4家企业更是超过90%,依次为金刚光伏、嘉寓股份、ST天龙、ST中利。 

  此外,截至2023年9月末,这118家光伏企业的资金储备规模为5036.67亿元,与其长短期有息负债规模有着2483.92亿元的资金缺口,而具体到企业层面,多数资本都掌控在少数巨头手中,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随着过剩趋势逐渐显现,2023年上半年光伏各环节价格战全面打响,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降价幅度分别达到77%、48%、35%、27%,市场价格逼近部分企业成本线。 

  “光伏产业的需求还在持续上升,甚至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应用场景,这种情况下我愿意用‘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来形容。”在光伏行业资深人士红炜看来,新一轮中小光伏厂商破产潮预计在2024年到来。由于新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或许会把产业整合的爆发时间向后推延。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也表示,就像2012~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将存疑。 

  当前,光伏电池技术正加速从传统的P型PERC技术向N型电池技术迭代,后者以TOPCon、HJT、IBC三种路线为主。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方向,随着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有望推动我国光伏产业从成熟期进入蜕变期,开启未来5~10年的新一轮光伏产业生命周期。 

  光伏投资减速降温,短期内光伏产业阶段性过剩已是定局,地方产业发展思路应从“扩规模”向“提能级”转变,把握N型电池全面替代和行业资源整合窗口期抢先布局;短期内尽量避免对单一技术路线过度依赖,应前瞻布局钙钛矿等高效薄膜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中试线;构建光伏产业生态,还应积极探索光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光储直柔、农光一体、水光一体、光伏旅游等新型商业模式从示范试点走向应用推广,促进光伏企业从危机中抓住“新机”,推动新一轮光伏产业周期重启。 

  (编辑:赵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