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12期

【悦读】白菜为“菘”

发布时间:2024-12-23 作者:

  白菜为“菘” 

  文/马俊江  插画/谢驭飞 

  白菜的古名叫“菘”。大诗人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其著作《埤雅》中解释说,白菜有松树的品格,凌冬不凋,因而才有了这个名字。宋代还有一本书叫《嘉定赤城志》,说“大曰白菜,小曰菘菜”。除了这本书,很少有人按大小区别菘菜和白菜。南宋戴侗的《六书故》载:“菘,息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白菜。”这或许才是白菜得名的由来。在笔者看来,菘菜和白菜的区别在于古今之别。菘是宋以前白菜的古名,宋以后,白菜之名逐渐普及开来,流传至今,便成了这棵菜的学名。 

  除了解释菘菜的得名,陆佃还讲了白菜的一种旧说。他提到,菘菜不能在北方生长,就如南橘北枳。《唐本草》里写道,北方种菘菜,会变成芜菁。当然,旧说多是传说,当不得真,当故事听就好了。《齐民要术》里还把蔓菁、菘菜和萝卜放在一起来讲种植之法,而贾思勰就是北方人。 

  我也是北方人,小时候,父亲会在院子里挖一个很深的地窖,用来保存冬储白菜。整个冬天,除了地窖里的白菜,几乎没有别的蔬菜。除夕吃的饺子,也多是白菜馅儿的。 

  关于白菜的掌故,流传最广的是南朝周颙的说法。《南齐书》记载,太子问周颙什么蔬菜最好吃,周颙回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书里说,周颙“辞韵如流,听者忘倦”,形容他说话像是在写文章,词句优美,让人回味。后世的人们提及白菜时也常常会想起他。连大诗人苏东坡在诗中写到白菜,也隐含着周颙的语汇:“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周颙的话是好话,但对于整个冬天只能吃白菜的我们来讲,白菜实在算不得佳肴。地窖既能用来贮藏白菜,也是小孩子藏猫猫的好地方,但地窖里那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我至今还记得。地窖的味道不好闻,连带着餐桌上清汤寡水的熬白菜,我也提不起半点兴趣,但腌白菜,我却很爱吃。每年冬天,母亲都会腌一大缸酸菜。从缸里捞一棵酸菜,掏出菜心,味道实在是酸爽。玩累了的小孩子们跑回家,等待着的是童年记忆中少见的美食,也是最美好的儿时回忆。 

  酸菜也分南北,南方的酸菜是雪里蕻,而北方的酸菜是白菜,我北方的老家把酸菜叫齑(音同积)菜。齑菜是方言,好多年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个字来写。古人把腌酸菜叫菹(音同租)。宋人赵令畤在《侯鲭录》里写道:“细切曰齑,全物曰菹,今中国皆言齑,江南皆言菹。”按这种说法,切碎了腌酸菜叫齑,整个叫菹。但齑和菹也有个地域问题,南方人把腌酸菜叫菹,其它地方都叫齑。东汉经学家服虔在《通俗文》中提到“腌韭曰齑”。把腌白菜叫齑菜实在是很古的说法,方言里遗留着太多古音也是事实。有些地区常把圆唇音读成非圆唇音,我甚至以为,菹和齑说不定就是一回事,只是不同地域的发音差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