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理】德国弗莱堡:阳光小城,“能”生万物
文/吕可欣 宋炳茹
人口仅有20万的小城弗莱堡处于德国西南边陲,与法国、瑞士接壤,年均日照时长超过1700个小时,是德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城市,不仅有“阳光之城”的美誉,还享有其他几项“德国之最”。
弗莱堡东、南、北三面被林木茂盛的黑森林环抱,整座城市花木葳蕤,绿意盎然,西侧又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是德国最暖的城市,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还被称为“德国绿都”,太阳能发电量、垃圾回收率和自行车保有量领先全德。无论是在火车站还是在市政府网站,都能看到由数十处绿色示范点组成的“环保游”项目。
站在古老的弗莱堡大教堂的顶部远眺,城市的屋顶光伏板连成一片蔚蓝色的海洋。走进城市,“零碳”社区、“产能”建筑鳞次栉比,明媚清新的街景和无处不在的细节展示着市民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在这里,万物循环发生,一切本自具足。而读懂这个城市低碳转型的绿色样本,解开其循环经济能够形成并蓬勃发展的密码,正是这个城市“环保游”的魅力所在。
黑森林之堡,沧桑过后的青春叙事
弗莱堡这个名字,德语意为“自由堡”,因为地处通往法国和瑞士的重要关口,在公元12世纪前后,这里逐渐发展为德国黑森林地带的工商业重镇。多方贸易需要宽松公平的商业环境,在立镇之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开始了争取自治权的努力,并在王权未及之时将城市命名为弗莱堡。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盐铁贸易,又注定了这片土地难免纷争,弗莱堡曾先后归属奥地利、法国、瑞典、西班牙和德意志邦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整座城市在中世纪规模上进行了重建,并入巴登-符腾堡州。1945年,弗莱堡被法军占领,直到1991年法国军事管制政府撤出后,这座小城才又恢复了从容与宁静。
弗莱堡的大街小巷,经常可见古老与现代的时空交错。
始建于1200年的弗莱堡大教堂,外墙材料使用了黑森林山上的红色砂岩,这种材料容易风化,为肃穆的大教堂增添岁月斑驳之感,但也因为不断更新,这座老教堂又时常焕发新颜。老城的建筑多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建,但石头铺成的街道历经战火和数百年的踩踏,仍然牢固如初,只是表面更加光滑。街面上有许多由彩色鹅卵石拼出的图案,譬如一家数百年传承的书店旁是书的图案,另一家由数代人经营的咖啡店旁则是面包图案,精巧又实用。弗莱堡大教堂顶部的古钟依旧洪亮,声贯全城,八百年来每周定时响起,从未改变,仿佛时光在此停驻,一切尽可以从容安排。
但在另一面,这座城市又格外年轻,20万居民中的十分之一是弗莱堡大学的学生。马丁·海德格尔、埃德蒙德·胡塞尔、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和马克思·韦伯等著名学者都曾在这所始建于1457年的大学工作。大学的建筑广泛分布在弗莱堡的整座城市,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大量的国际学生为这座山城增添了包容、开放的气质。弗莱堡大学的校训“求真理,得自由”,给了“弗莱堡”这个名字以新的阐释,也让这座城市多了一种理想主义气质。
自然之城,融绿色理念于从容生活
长久以来,弗莱堡的城市管理者对环保事项有着系统的考量。例如,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执行了三十多年,垃圾清运费会根据家庭人数和不可回收垃圾量采取阶梯式收费,基础标准之上的费用大幅提升。因此,市民已习惯了精细分类废纸、塑料、玻璃瓶、生物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弗莱堡大学和市政府还定期组织活动,开设课程,把垃圾分类当作一门精细科学去研究、普及和宣传。今年11月上旬出版的弗莱堡市官方报纸,在头版用了半个版面报道市民志愿者回收公共区域垃圾的新闻。经过多年的认知与习惯培养,这个城市的垃圾回收率高达69%,在德国各城市中遥遥领先。
节能建筑是弗莱堡的另一特色。瓦邦社区曾经是法军驻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被规划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社区,可维持5500名城市居民的“碳中和”生活方式。社区建筑遵从最小能耗原则,其中的240套“被动房”公寓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控制在15千瓦时以内。社区的能源供应尽可能采用太阳能发电或生物质能发电,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使该社区成为弗莱堡重要的体验式旅游热点。于2017年建成的弗莱堡市政厅,面积达2.6万平方米,能容纳800余人办公,是全世界首个达到“能源盈余”标准的公共建筑。2023年,这个城市又在沙尔斯塔特镇推出了“产能社区”,再次打开城市节能管理的想象新空间。对于老建筑,弗莱堡则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对其进行节能改造。11月下旬,弗莱堡市政府就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旧建筑节能改造的免费咨询活动,就市民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家里的房子还能更节能吗?”“是否有可能安装更多的光伏设备?”在这里,低碳小区、零碳宾馆也受到更多推崇。
弗莱堡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并给予步行及骑行者更高的优先等级。在弗莱堡火车站边,就有一个可停放1000辆自行车的专用停车楼,用于市内外交通接驳。在这里,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超过50%,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德国平均水平。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这座城市美起来,让人们的生活慢下来,市民更倾向于追求一种诗意栖居的从容生活。他们自豪地对外宣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人,另一种是想要住在弗莱堡的人。”
自足之地,以未来产业推进循环经济
作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环保研究和产业中心,弗莱堡在增强环境韧性的同时,发展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实现了环境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弗莱堡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环绕,自然风光旖旎,气候温和宜人,旅游产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环保游则是其中特色项目之一。火车站边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化自行车停车楼、每年发电2.4万千瓦时的60米高的太阳能塔,都是游客的打卡地。环保对于这座旅游城市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投资。优美的环境还让弗莱堡成为一个高端产业的聚集地,其排名第一的经济行业是健康产业,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和生物医药公司提供了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
全球闻名的城市生态管理经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装备,再加上全德最好的光照条件,共同推动了弗莱堡的环保和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及政府从事环保与太阳能有关的岗位有1万多个,每年的产值超6亿欧元。
颁布于2009年的《关于电池和蓄电池投放市场、回收和环保处置的法案》被称为德国的“电池法”,是一套管理电池和蓄电池从生产到处置的整个过程的重要规则。制定该法案是为了尽量减少废弃电池和蓄电池在废物处理中所占的比例,并通过再利用和回收提高资源效率。德国要求光伏组件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包括最终的回收和处理。
弗莱堡市建立了专门的光伏组件回收网络,包括回收点、专业服务及处理设施,以便集中处理废旧组件。经专业人员鉴定后,退役光伏组件中尚具有部分发电能力的组件将被免费安装在部分民居的外墙及阳台,实现再次“上岗发电”。确实没有再利用价值的组件则通过一定的回收工艺,使其中可利用的原材料重新进入经济循环。
为了让太阳能制造产业更加环保,位于弗莱堡市的弗劳恩霍夫太阳能应用研究所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有机光伏电池。这种电池厚度仅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千分之一,因极度轻薄柔韧,适合曲面场地,所以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一旦出现批量生产,这种有机光伏电池也将革命性地减少太阳能制造业的碳足迹。
(编辑:王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