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给电动汽车点个充电“外卖”
文/本刊记者 王若溪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如何实现更便捷充电依然是无法忽视的“房间里的大象”。现在,电动车主们为爱车充电又多了一种新选择:只需要在手机端下单,就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叫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到指定位置为电动汽车快充。这种充电方式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多个景区和园区亮相。
作为固定充电桩的补充方案,令消费者感到新奇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已经吸引了不少车企、储能企业、动力电池企业、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躬身入局。早在2019年,大众汽车就在视频中展示了一套专为纯电动汽车充电的概念机器人,并宣布将在德国沃尔夫斯堡推出第一批移动充电站。大众汽车设想,这类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机器作业,自动与兼容的汽车进行交互”,它们所搭载的激光和雷达传感器可以帮助其在停车位之间进行导航,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只是高成本和盈利难等问题能否解决还存在未知。
把概念变成现实,国内不少企业抓住了机会:国网浙江金华供电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移动式新型智能充电机器人 “小光” 单台容量为 30 千瓦时,放电功率为 30 千瓦,适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电动车型,可实现桩找车,迅速应答用户召唤——电车车主在手机端App或小程序输入车位号后,“小光”会根据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至指定位置完成充电并返回;远景科技的充电机器人摩奇配备了远景AESC车规级安全电池,2小时即可充满一辆续航600千米的新能源车,还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充电过程中可实时监测车辆电池健康……一汽红旗、国轩高科、能链智电、纵目科技、黑马原力、始途科技等都推出了各家独具特色的移动充电机器人,部分企业的产品已实现自动插拔充电枪。自今年 4 月以来,很多国产品牌的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已大规模量产下线,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应用,同时也与欧洲、北美等地的客户进行对接,已有一批能源机器人率先“走出去”。
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宝”真的能缓解电动车主的充电续航焦虑吗?据了解,这种移动充电机器人具备多重优势:一是灵活性高。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充电桩,移动式上门充电可在区域内自主灵活地移动,召之即来,响应迅速。且在因电力负荷、场地有限而不适合安充电桩的场所,例如老旧小区,移动充电机器人的灵活优势就更加明显。二是可智能调配充放电。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式充电设备内置储能电池,可以在闲暇时补电、高峰时放电,缓解假日高峰期充电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还可以与光伏发电等设施进行联动,提高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构建新的车网互动生态。
上门充电这种“外卖式”充电服务,与固定充电桩形成充电储能互补,随着充电技术不断升级,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场景运用越来越广泛。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于超级电容储能技术的智能网联充电机器人研究及应用”的科研项目,未来,移动充电机器人除了能给电动汽车充电,还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和临时供电的小型“储能站”,应用于住宅微储能、展会展位设备供电和照明电源、电力抢修、消防救援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