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杜鹃花与杜鹃鸟
文/马俊江
听见外面“布谷布谷”的鸟鸣,去阳台看看,杜鹃开着红花。
杜鹃花的古名很多,到《本草纲目》时,还以山踯躅为正名。这个名字应该源于羊踯躅,但羊踯躅和杜鹃花的花色不一样:杜鹃开红花,羊踯躅开黄花,所以也有人称杜鹃花为红踯躅,称羊踯躅为黄杜鹃。黄杜鹃为什么叫羊踯躅呢?古人的说法是它有毒,羊吃了会被毒死,所以,羊遇见它都踯躅不前。但红杜鹃是可以吃的花,《本草纲目》中写道:“小儿食其花,味酸。”江南春夏之交,红杜鹃开花时,时常可见大人小孩手中拿着一枝红杜鹃,嘴里还咀嚼着花朵。
除了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杜鹃花还有个别名——映山红。以前有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广为流传,到现在还有人爱唱。映山红是山里野花,开单瓣花。花开之时,山川尽染,只要是看过的人,无不惊艳它的明艳绚烂。
唐代的皇甫松有首《天仙子》,写道:“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红色杜鹃花交映青山绿水,词人归乡,如入仙境。诗人白居易也在《戏问山石榴》中写过“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的诗句。要是不知道杜鹃花的古名,会有人以为白居易说的山石榴是石榴吧。
杜鹃花之所以叫杜鹃花,古人的解释是:当杜鹃鸟开始鸣叫时,杜鹃花开,所以用鸟命名了花。杜鹃鸟,是一只有姓的鸟,传说它乃蜀帝杜宇死后所变,所以人们也称杜鹃鸟为杜宇鸟。杜宇是周武王时代古蜀的帝王,死后变成鸟,还思念着家乡,白天黑夜,一直鸣叫着,以至于啼出血来,古人说“血渍草木”——这大概是杜鹃花得名的另一个原因。现在的杜鹃花,什么颜色都有,但古时的杜鹃花,主要是红色。古诗里写到杜鹃花,说它红得像血——
“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唐·成彦雄《杜鹃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有一首有名的诗,诗名译为《致杜鹃》或《致布谷鸟》,因为按现代鸟类学来讲,布谷是杜鹃属的一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鸟:杜鹃鸟悲哀,布谷鸟欢乐。具体讲来,杜鹃啼血,“至春则啼,闻者凄恻”;而布谷催春,催促农人春耕,“田中水涓涓,布谷催春种”。现在,还有很多唱布谷鸟的儿歌,歌声里也都是春天的欢乐:“布谷鸟儿声声叫,歌唱春天多美好。”而华兹华斯的诗呢?是春天的欢乐——
哦,你新来的,欢乐的鸟!
我听见了,
听见了你,我就满心欢喜。
哦,布谷!我是该叫你鸟呢,
还是叫你飘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