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6期

【产业与公司】LNG运输船最大订单花落中国,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

  文/韩静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与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18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运输船项目签约仪式。据估算,该订单总金额超400亿元,创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的纪录。 

  一直以来,天然气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一般通过管道运输。在无法修建管道运输的贸易地区之间,将天然气液化并通过海运是当前的通用做法。 

  目前,LNG海运需通过一种专用的运输船,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该运输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LNG运输船的制造一直被韩国造船企业所垄断。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全球造船业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但在LNG运输船的制造上,一直不敌韩国。 

  此次我国拿下全球LNG运输船的最大订单,直接打破了韩国在该领域的垄断。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制造业的高端工艺水平,还让我国在LNG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更具主动性。 

  建造LNG运输船难度堪比航母? 

  LNG在运输状态中必须保持极度低温,该温度会让船体的钢材变脆易裂,且LNG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沸腾和翻滚现象也容易导致天然气蒸发释放,LNG运输船故而一直有“沉睡氢弹”之称。如何安全且低消耗地运输LNG,是LNG运输船建造工艺的难度核心。 

  LNG船主要由四个系统组成:船舶动力推进系统、货物围护系统、管路系统和辅助设备系统。其中,货物围护系统是LNG运输船的特殊区域,其技术门槛高,建造流程复杂,设计与建造难度最大。 

  目前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液货围护系统有两种,分别是法国GTT(Gaztransport & Technigaz)公司研发的薄膜型、挪威船舶设计公司Moss Maritime研发的自支撑型。目前主流的薄膜型液货围护系统是法国GTT的MARK III型和NO96型,以其更高效的空间利用率和相对低蒸发率而更受欢迎。前面提到的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所承接的“全球最大订单”采用的就是NO96 Super+围护系统,也就是NO96的升级版。 

  据悉,NO96路线对工艺技术与环境要求高,采用的是对环境敏感性高的殷瓦钢。殷瓦钢的价格常以千克计算,每吨单价是普通船板的20倍左右,比较昂贵;而且它还非常“娇贵”,焊接工艺十分复杂,所以对于焊接工人的要求也非常高。 

  此外,船舶的供电系统和维护系统也需要特别设计,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并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性。这些高标准使得LNG运输船成为制造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船舶类型之一。 

    

  全球LNG需求不断攀升,出口国加码竞争 

  不管是中国打破韩国垄断拿下全球LNG运输船的最大订单,还是韩国努力“守擂”,大家纷纷在LNG运输能力上下功夫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LNG需求持续攀升。 

  根据石油巨头壳牌发布的《壳牌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2024》,2023年全球LNG贸易量达到4.04亿吨,高于2022年的3.97亿吨。最新的行业预估显示,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达到每年6.25亿~6.85亿吨。 

  面对不断攀升的天然气需求,天然气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追随美国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实施禁运或限价措施,试图摆脱对俄能源依赖。随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3年欧盟每天从美国进口约2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其中法国进口量最大。 

  欧洲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等根据LNG运输船的位置信息等进行了计算,2023年美国的LNG出口量比前一年增加约10%,达到8700万吨左右。当前,美国已经基本主导了欧洲LNG市场,但是其他LNG出口国也在提高产量以加入竞争。 

  天然气在澳大利亚的特殊战略地位类似俄罗斯,其在对外贸易、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三用于出口。2023年,LNG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数据和分析机构Kpler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去年出口了8090万吨L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亚洲开发银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世界贸易组织共同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的LNG需求将大幅增长;澳大利亚的LNG项目,加之新加坡LNG枢纽,可以满足未来10年亚洲市场大部分增长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LNG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卡塔尔也不甘落后。 

  2022年,卡塔尔曾以8000万吨的出口量占据全球最大LNG出口国的位置,澳大利亚是当年的第二大出口国。不过,自2023年开始卡塔尔的出口量出现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下降了1.9%,使该国在LNG出口量方面跌至第三位。 

  2024年3月,卡塔尔能源部长萨阿德·卡比宣布将在此前的LNG项目基础上再提高13%的产能计划,到2030年,卡塔尔的LNG产量将从目前的每年7700万吨提高到1.42亿吨,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出口。 

  如果按照计划产量,到2030年,卡塔尔可能控制全球市场近25%的份额,并挤压包括美国在内的竞争对手项目。 

    

  中国成为最大LNG进口国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推进,具备清洁、低碳等绿色属性的LNG的需求量在我国逐年增长。目前,天然气在我国的主要用途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以及化工用气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国LNG的产量为186.6万吨,同比增长11.1%。为了满足国内不断攀升的天然气需求,除了逐步提升国内天然气产量,还要依赖进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NG进口量达7132万吨,同比增长12.6%。同时,2023年我国再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2023年年初,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与老虎燃气达成LNG加注业务合作,老虎燃气由此成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LNG加注业务的首位中国客户;2023年6月,中国石油和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多哈签署协议,规定卡塔尔方面每年向中国石油交付400万吨LNG,为期27年;2023年11月,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卡塔尔北部气田扩能项目二期(NFS)一体化合作协议。 

  据分析机构ICIS和Rystad的预测,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将从2023年的7000万吨增长至8000万吨,超过2021年创纪录的7879万吨。 

  从产业链来看,LNG产业链主要包括勘探、开采、液化、运输、接收、储存和再汽化,以及终端消费等环节。其中,液化、运输和接收是LNG特有的关键环节。 

  为满足不断上涨的进口量,一方面我国在运输环节提高竞争力,以更好地掌握贸易主动权。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以造船国家划分,4月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为358万修正总吨(91艘),以7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韩国船企新接订单量为67万修正总吨(13艘),以14%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我国也在密集建设LNG接收站。5月22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发布消息,漳州LNG接收站于5月21日正式投产,成为今年全国首个投产的新建LNG接收站。 

  海运来的LNG,一般先储存再汽化后输往用户的中转枢纽。根据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的数据,2024年,全国在运LNG接收站将达33座,总接卸能力16304万吨/年。预计到2025年,将有6座新建LNG接收站投产,2座在运LNG接收站完成扩建,届时全国LNG接收站将达39座,总接卸能力为20144万年/吨。 

  面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目前我国LNG行业已形成上游天然气生产液化、中游接卸储运、下游综合利用的完整LNG产业链和业务链。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向上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天然气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编辑:赵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