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实践】福建:绿电奔涌山海间
文/特约记者 林丽平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设区城市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5%,森林覆盖率达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
闽山闽水物华新。如今的福建,不仅是经济强省、生态强省,也是引领绿色转型的清洁能源大省。截至2023年年底,该省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3%、52.9%,清洁能源实现100%消纳……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福建交出了一份“电力先行、跨越发展”的新答卷。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协同各行业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福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5.4%。
5月19日清晨,中国第一个自主建造的自动化码头一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笼罩着一层薄雾,一阵洪亮的汽笛声打破了港口的宁静。经过长距离的航行,国际货轮“ 中远海运宝瓶座”号缓缓停靠在远海集装箱码头泊位,工作人员从船上拖出两根电缆,接到码头边岸电系统的高压接电箱上,推上闸刀。这时,船上两台轰鸣的辅机终于停止了运行。
2016年,福建省首个集装箱船舶高压岸电项目在这里投运,岸电取代了船上的燃油发电,为货轮供电。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曾建维说,“我们与电网企业合作建设了6套船舶岸电装置,2023年为各类型靠港船舶提供电力供应达86.02万千瓦时,降低了综合碳排放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早在2010年,长汀县政府部门就出台政策,引导村民“以电代薪柴”,从源头上解决农民烧柴对植被的破坏问题。
在福建武夷山,“一片茶叶”是当地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助力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开始,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联合相关企业研制了炭焙工艺电焙茶设备,实现制茶全流程电气化。电焙茶设备相比传统的炭焙可节省约80%的能耗费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过程中,国网福建电力创新“一县一特色”电能替代服务,形成“电制茶、电烤烟、电制建盏、电制陶”等电气化品牌;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形成城区“3公里充电服务圈”,建设167个乡镇“集成仓式”充电设施,服务人民群众绿色出行。
国家能耗“双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关注能效的提升。
国网福建电力深化“供电+能效”服务,主动延伸服务,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的差异化分析模型,向11.7万户用户推送能效账单,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用好“小账单”,打好节能“小算盘”,助力企业用电更经济、更高效。
“‘能效账单’是降本增效的秘籍,让我们在抓生产的同时精准掌握能耗数据,为企业绿色节能转型提供方向。”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用好资源禀赋,打造清洁能源枢纽
福建清洁能源禀赋优越,海上风能资源富裕充足,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沿海核电厂址资源优势明显,预计可行的装机容量达3300万千瓦。
国网福建电力抓住国家在福建布局沿海核电基地、海上风电基地的契机,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加快建设北接长三角、南连粤港澳、西通华中腹地、东牵宝岛台湾的“四方互联”电力大枢纽,助力福建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供应“第四极”。为此,国网福建电力设定了打造“三大三先”(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闽电数智大生态,清洁发展水平领先、安全稳定水平领先、效率效益水平领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的目标。
今年5月福建进入汛期,水电大发。5月11日至20日,福建电网通过闽粤联网工程,首次以200万千瓦的满功率输电能力向广东电网送电,支撑广东夏季用电负荷高峰,实现了清洁能源更大范围配置。
来自福建的清洁电力,通过闽浙、闽粤联网通道点亮浙江、广东。国网福建电力立足福建省能源资源禀赋,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抢占电力科技制高点。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这是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优势,福建将尽快实现全省的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2024年4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介绍。
新型电力系统中,水、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成为电源主体,非化石能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用电负荷中心。这样一来,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联网”,提升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9月30日竣工投产的闽粤联网工程,是连接福建、广东两省的电力大动脉,对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截至5月31日,该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64.6亿千瓦时,其中福建送广东44.5亿千瓦时,广东送福建20.1亿千瓦时,有效提升了两省间电力余缺调剂能力,保障两省电力可靠供应。
截至2023年年底,福建全省发电装机首次突破8000万千瓦,装机、发电量分别较2013年年底增长93.7%、82.9%; 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较2013年年底增长1.5倍、2倍;清洁能源消纳率连续10多年保持100%。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加力科技登高
4月27日,福建龙岩市日照强烈,光伏发电出力持续增强。8时05分,220千伏星邦变电站上网功率15.18万千瓦,负载率已达84.33%,触发重载告警。国网龙岩供电公司调度班班长吴益斌利用源荷储灵活资源调节系统资源管理中心的灵活调度资源能力监视功能,分析星邦变电站片区资源分布及调节能力,调减片区内2万千瓦水电机组发电出力,既保障了光伏电站满发多发,又实现了水库蓄水保水。
这是国网福建电力建设源荷储灵活资源调节系统的成果体现。该系统基于“营配调”信息贯通成果,聚合了全网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的可调节资源,形成全资源覆盖、全层级穿透的资源池,通过资源管理中心、分析决策中心、策略执行中心模块对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量化调节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提高了电网的综合调节能力。
多年来,国网福建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强化能源技术革命,抢占电力科技制高点。今年,该公司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登高行动,攻坚高等级核心技术,力争在海上风电送出与消纳、新型配电网及微网建设、数字化技术支撑、源网荷储多向随机交互等领域输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5月30日,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的厦门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运。截至6月5日,站内4台机组累计发电电量5.64亿千瓦时,消纳新能源电量7.05亿千瓦时,机组启动成功率100%。作为福建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该电站是国内首个全站监控系统使用全国产芯片的抽水蓄能电站、省内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在福建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整体建成投运。自海上风电基地开工以来,国网福建电力持续强化组织协调,加速推进基地项目建设。
5月1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召开“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及并网试验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技术评审会。会上,由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课题核心技术方案——“电网模拟功能控制在环仿真验证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
“电网模拟功能控制在环仿真验证系统设计方案”面向海上风电机组地面等效试验中特征电气量模拟的需求,重点研究10万千伏安级大容量电网模拟装置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实现海上风电机组并网点故障(扰动)的宽频动态模拟,从而支撑2万千瓦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开展示范性地面等效试验,为位于福建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的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及服务体系,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运营单位等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科研攻关、试验验证、交流共享全方位的服务,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福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
(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