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8期

【产业与公司】千亿市值蒸发后,宁德时代能否借商用车翻身?

发布时间:2024-08-23 作者:

  文/张子鹏 

    

  当前,补能慢、综合成本高、运输里程短等问题,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掣肘。7月4日,宁德时代发布首个商用车动力电池品牌“宁德时代天行”,同时发布了两款旗下产品:“宁德时代天行轻型商用车(L)—超充版”(以下简称“天行(L)—超充版”)和“宁德时代天行轻型商用车(L)—长续航版”(以下简称“天行(L)—长续航版”)。 

  宁德时代国内商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表示,这两款电池分别拥有4C超充功能和500千米的实况续航能力,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商用车的上述问题。 

  在经历了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波动、市场周期调整后,宁德时代市值大幅缩水。此次宁德时代推出商用车动力电池品牌,被业内视为其为自身“回血”的又一次尝试,那么宁德时代能否复制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市占率的成功? 

    

  市值蒸发过半,亟需拓展新市场 

  宁德时代拓展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一方面是受“双碳”政策驱动影响,商用车电动化仍有大幅增长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纯电动乘用车增速放缓,宁德时代市占率增速见顶,业绩增速放缓、市值大幅蒸发等挑战接踵 

  而至。 

  自上市以来,宁德时代的乘用车电池业务飞速发展。2021年,宁德时代宣布与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签署长期电池供应协议,同时发布了多项新技术,如CTP(Cell to Pack)等,使公司市值从2021年年初的约6000亿元人民币迅速拉升至2021年年底的约1.58万亿元人民币,市值膨胀势头迅猛。 

  2021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骑绝尘,市占率曾高达52.10%。 

  但受全球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芯片短缺等影响,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需求下降,作为产业链上游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也随之下降。2022~2023年,宁德时代市占率分别下滑至48.20%、43.11%。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都出现大幅 

  下滑。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全年共录得4009亿元的收入,相较2022年实现了22.01%的增长,但若与2021年、2022年159.06%和152.07%的营收增速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利润方面,宁德时代2023年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2亿元,相较2022年的307.3亿元增长超四成,但43.58%的增速相较2022年92.89%的增速同样也有所放缓。 

  进入2024年,宁德时代的业绩更是进一步显现出了下滑迹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0.41%,降至797.7亿元。 

  而这其实已是自2023年第四季度后,宁德时代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2023年第四季度,宁德时代还出现了罕见的营收、净利润指标同比均下滑的窘况。对于今年第一季度收入的下滑,宁德时代给出的解释是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池价格相应下行,产品结构变化不大。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的最新市值约为7900亿元,较最高点时蒸发了近8400亿元。因此,宁德时代亟须拓展新市场,其中就包括商用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新领域,新挑战 

  尽管宁德时代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池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需求和核心痛点与乘用车又大不相同。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已经完成了从电气化到智能化的过渡,而对于需要长距离重载运输的商用车来说,运输里程、充电速度、电池残值、安全性能等依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商用车用户购车前考虑的重点。 

  一般来说,商用车包括货车、客车和专用车三大门类,其中货车和客车包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卡车、客车,专用车包括环卫车、工程车、特种专用车等。与乘用车已经解决C端用户续航里程焦虑、迈向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不同,对纯电动重卡而言,主要采用的是换电路线。但目前行业纯电动重卡主要采用油改电技术,专用化程度较低,同时行业电池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换电站建设数量仍未能满足行业需求。客车方面,新能源客车需求主要以城市公交为主,新能源客车在公路客运和其他业务上仍不具备优势,市场规模也尚未 

  打开。 

  同时,商用车的用户更为关注实际问题,例如二手车残值、货运成本、换电时间,以及能否比现有的油车成本更低等。 

  针对上述问题,宁德时代此次推出的两款商用车动力电池在三个关键维度上做了突破。 

  首先,解决了二手车残值问题。宁德时代新推出的两个版本电池都可以提供8年80万千米的质保,从而降低因电池衰减造成的车辆贬值问题,对个人用户而言相对友好。 

  其次,这两款电池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物流需求。在载货量不高但高频次运输的城郊和城区运输场景下,宁德时代以天行(L)—超充版作为技术突破点,配备了140千瓦时的大电量,使得其在实际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350千米,且引入了4C超充能力。据悉,仅需12分钟,天行(L)—超充版电池即可补能60%SOC(state of charge),大幅缩短车辆充电时间。 

  针对远距离大载量的运输场景,宁德时代推出的天行(L)—长续航版,既有长寿命又有长续航,续航里程可达500千米,即便是路程如从北京到呼和浩特,或者是从昆明到贵阳,都无需中途补能,可满足当下物流司机单日运输距离的平均限值。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物流全场景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天行这两款产品发布即量产。目前,宁德时代天行(L)系列产品已搭载福田、吉利、东风、江淮、潍柴、解放、长安跨越、菱势汽车、庆铃、瑞驰、陕商汽车、鑫源、上汽跃进13家车企的21款车型。 

    

  商用车市场回暖,企业竞争加剧 

  宁德时代此次将商用车动力电池品牌取名为“宁德时代天行”,取自《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致敬商用车用户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其实在发布“天行”之前,宁德时代并非完全没有涉足商用车领域。 

  根据研报数据,近年来,宁德时代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市占率稳步提高。2020年至2024年4月,在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的电池市占率分别为68%、66%、76%、73%、71%;在国内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宁德时代电池的市占率分别达42%、47%、61%、62%、63%,增速放缓但仍有增长空间。 

  再看商用车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2014~2016年我国商用车市场较为低迷,2016年以后,商用车销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20年突破了500万辆,为近十年最高值。2023年,我国商用车超过4000万辆,同比增长22%。从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来看,自2012年起,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连续保持上升态势,2023年增长至44.7万辆。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商用车在商用车总量的渗透率达到15%,其中5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19%,相对于去年5月的9%,提升10个百分点。 

  结合以上两份数据,不难发现,宁德时代自2020年以来在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不断提升,和我国商用车市场自2020年以来的回暖趋势步调一致。 

  与此同时,其他电池企业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市占率也在奋起直追。今年2月,比亚迪的市占率为17.75%,但到了5月,比亚迪的市占率已上升至28.97%,其与宁德时代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此外,包括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在内的多个电池企业,5月的市占率相较2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今年5月,亿纬锂能也发布了针对新能源物流车领域的动力电池新产品——开源电池,覆盖微型面包车、轻卡和重卡等不同商用车型。与天行(L)—超充版类似,开源电池也主打3C快充性能,可实现15分钟内将电池容量从20%充至80%,充电时间较常规电池缩短67%。 

  不过,能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才能笑到最后。新能源商用车的场景比乘用车更复杂、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宁德时代天行品牌目前针对物流场景的产品还只是商用车使用场景的冰山一角。能否成功开拓蓝海,最终还得看宁德时代触达商用车各个场景的能力。 

  (编辑:赵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