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能源托管服务助力公共机构争当节能先锋
文/杨长青 封红丽
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对全社会节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近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召开2024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对“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资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进一步加快推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
行动。
具有万亿元级市场潜质
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的政策。例如,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公共机构推行能源托管服务。2021年6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设定了“到2025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9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的目标。2022年9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重点强调“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自此,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服务如火如荼,蓬勃开展。
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已较好完成了“十四五”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阶段性目标任务。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149.9万家,能源消费总量1.65亿吨标准煤,用水总量107.57亿立方米。另外,人均综合能耗317.16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7.90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0.73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3.76%、3.15%、3.72%。
推广应用能源费用托管模式是破解当前公共机构能耗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途径。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之一,该模式综合了效益分享型和节能量保证型的优点。我国各地区践行能源费用托管项目从部分区域托管过渡到全范围托管,能源费用托管已经逐步成熟,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也更加科学规范,公共机构可以加大复制推广力度。
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统计,“十三五”期间,3064家公共机构建成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76家公共机构遴选为能效领跑者,约6万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县(区、市)开展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带动全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2570个,引入社会资金约71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各地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914个,累计签订合同111.3亿元,其中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434个,累计签订合同96.46亿元,涉及公共机构既有建筑1600多万平方米。
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打造成为万亿元级的市场。根据《“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示范创建行动要求——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重点推进教科文卫体系统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现“县县有示范”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公共机构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遴选200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和200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树立先进标杆。总计涉及公共机构单位近100万家,建筑面积近2200多万平方米。根据某省实测数据推算,假设每家公共机构年用电成本在10万元左右,再加上气、煤、油、市政热力、水等能源资源费用,一个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服务费用约为100万元。若以此计算,对100万家公共机构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和能源托管将累计达1万亿元规模。
“一站式服务”管家模式最契合
从具体流程来看,能源费用托管先要由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一定时期内的能源费用交给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合同结束后,节能公司改造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用户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部归用户所有。托管模式也强调能源费用、设施设备费、人员劳务费、运行维保费的全托管,真正践行了“一站式服务”的管家模式。
能源费用托管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不会造成公共机构的财政负担及社会压力。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具备全面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对于公共机构来说不需要额外投入节能改造资金;托管模式清晰界定了责任主体、核算标准、评价体系,让合同执行过程更加清晰规范,避免了经济纠纷。二是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强调的是集能源费用、设施设备费、人员劳务费、运行维保费于一体的全托管,要求节能服务公司科学严谨地规划公共机构的用能和运维需求,强调高效性运维、系统性节能,提供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节能降耗效果明显。三是保障服务具有可持续性。能源费用托管模式结算方式采用周期性结算,既没有增加用能单位的额外负担,也保障了能源服务企业的现金流和持续收益。一般建议十年左右的服务周期,较长的合同期有利于促进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系统地规划能源管理工作。周期性的节能量审计、实时诊断和分析,有利于建设有序改进、持续优化的能源管理体系。
就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应用场景而言,能源费用托管的基本需求是场景用能稳定,因此公共机构是最合适的开展对象。医院和学校的用能特点是用能密度大、用能系统复杂,因此对于托管的技术与管理手段要求非常高;机关单位的用能特点是设备老旧、可用资金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对于托管的要求是更新设备、优化管理与获得社会投资。
如何保障实施效果
基于以上优点,能源费用托管型服务模式是未来公共机构实现节能降耗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主要市场。建议各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审计基础上,重点通过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产品节能“三大途径”,以及加强企业自身节能宣传、政企协作等,实施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服务工作。具体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是开展能源审计,摸清“家底”。深挖用能问题,通过能源审计盘查公共机构用能设备、寻找能源资源消费较高的重点用能部位(如空调、电梯、机房、锅炉等)存在的问题,能源审计公司将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能源审计是实施节能改造的最佳途径。
二是设计节能管理目标,明确节能方向。设计目标管理体系,优化能源管理制度,公共机构应当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能源资源考核,强化结果应用,落实奖惩措施。深化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行双控与定额相结合的节能目标管理方式,各地区各级行政区域实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对所管理的公共机构实行能耗定额管理。能源托管运营团队统一作业程序,精准捕捉用户是否存在“边界”用能行为。同时运用数字化巡检手段,综合评估用能设备健康状况。实地查看项目用能设施设备,集中整改项目在水、电、气等基础节能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配合用户节能设备使用习惯调整控制策略,全面保障项目能效提升需求。
三是明确节能技术改造路径,确定改造方案。实现多能互补需要统筹考虑如下技术路径。一是建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热电联产等,可适当建立储能系统,根据需要布置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结合的充电桩。二是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包含节能灯具应用,照明智慧控制系统建设。三是建设智慧物联网平台。四是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五是建设智慧配电系统,包含节能变压器替换、老旧线路改造、智慧用电调度与监测、电表智能化改造等。六是电梯系统节能改造。七是冷热源系统节能改造,需结合能源特点、效率和配给,建立优化控制模型,搭建电、热、冷、气、可再生能源系统等综合能源供配控制系统。八是合同节水管理,包括节水器具改造以及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水资源监管和控制
系统。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培养各方节能习惯。提升节能意识,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宣传,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绿色低碳生活的现代理念结合。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持续做好日常宣传,积极举办能耗统计、节约型机关创建等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远程培训。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节水宣传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开展主题宣传,引导公共机构加大绿色采购力度,积极推行绿色办公,引领全社会广泛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是政企合力推动能源托管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服务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共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共同推动能源托管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开展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时,需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双方明晰用能边界,避免后期发生资金无法回收、节能效果不显著的问题。二是能源价格变化合同中应约定能源单价变化的对应调整,一般是按比例调整或以实际单价周期结算。三是明确能源费用托管模式重在用能行为管理,60%的工作重心应用于精细化、智慧化、科学化管理,利用节能监控平台和管理团队双管齐下推进节能工作。
(作者分别供职于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