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9期

【边上】街灯亦低碳,璀璨整座城

发布时间:2024-09-25 作者:

  文/本刊记者 郝怡柯 

    

  千年以前,长夜漫漫,唯有“孤灯隔远汀”的那点微光,给人些许慰藉。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街灯灿若星河,准时点亮,璀璨了整座城。而关于城市照明的未来,还有无尽的可能等待我们去探寻。 

  “双碳”的大背景下,照明的低碳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极为有效且快捷的路径之一。低碳照明取代传统照明,无疑是城市照明领域的一场重大革新。 

  低碳照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建起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石的照明发展体系。它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低碳照明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LED灯、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智能照明系统以及光导照明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泡或荧光灯,LED灯能够以更低的能耗,绽放出更明亮的光芒,且使用寿命更为长久。为推动城市绿色照明的发展,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的使用占比要超过80%,且30%以上的城市要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 

  业内人士表示,当下绿色低碳和智慧城市建设对LED灯的需求极为庞大,替换传统高压钠灯的数量预计达千万盏以上。 

  南京作为全国首批低碳照明实验基地,率先进行了LED节能改造+单灯控制技术”的尝试,一改过去路灯“集中控制”的模式。通过对传统灯具“高压钠灯”的LED改造,在路灯内部安装单灯控制器,并配合单灯管理平台,实现对每盏路灯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在南京,路灯能够依据时间自行调节亮度,比如每天零点过后,灯光便会调暗一些。 

  其实,不止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湖北黄冈、河南商丘等众多城市也已应用了这项技术。江苏盐城射阳港零碳社区还采用了风光互补型智慧路灯,白天将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存储于蓄电池组中,夜晚零耗电点亮路灯。这种路灯风光互补性更强稳定性更高,对环境也更为友好。 

  若不储存风光资源,直接利用太阳光照明,是否可行? 

  陕西西咸金贸区的金科环形隧道给出了答案。隧道安装了光导照明系统,远远望去犹如一颗颗“螺丝钉”,通过高强度、高透光率的采光器传射到漫射装置,为环隧内部采集自然光。这一系统每天能提供10小时的自然光照明,相比同等条件下的电力照明,平均节能可达40%以上。光导照明系统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从黎明到黄昏,哪怕是阴雨天,导入室内的光线依旧充足,真正做到了把阳光带到每一处角落。 

  当城市照明不断朝着低碳、绿色、数字、智能的方向迈进时,灯光是否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植物正常生长、生物多样性等话题,也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有趣的是,走出灯火辉煌的城市,特殊的“光配方”甚至能够营造契合自然生命规律的生态夜环境,守护生物多样性,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荷兰某小镇安装的全球首个蝙蝠友好型道路照明系统,凭借特殊的光配方,避免了对蝙蝠自然知觉与节律的干扰。 

  如今,也许夜晚的灯光早已不再是晚归人的指引、漂泊者的寄托,低碳之光正在为城市更新和人类的未来插上“智慧”的翅膀,勾画出更加绿色、高效、美好的未来城市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