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公司】AI时代,阿里巴巴为降碳“开门”
文/张雪
8月12日凌晨,巴黎奥运会正式闭幕,全球观看人数预计超过40亿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云计算替代卫星成为奥运赛事直播的主要方式。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奥运直播信号通过阿里云支撑的奥运转播平台,将精彩的比赛画面从巴黎传播到全球数十亿观众面前。
国际奥委会表示,阿里云成功支撑起这一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电视及网络转播,是自1964年奥运会实现卫星电视直播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评价:阿里巴巴开启了奥运人工智能时代。
一场AI与环保的盛宴
其实,从2018年开始,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就已经与阿里云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为奥运全球转播服务的奥运转播云(OBS Cloud)平台。7年之后,奥运转播云成为奥运会的主要转播方式。也正是从那时起,奥运会转播的科技含量在阿里云的助力下开始加速提升。
本届巴黎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还采用阿里云的AI技术,将100年前的1924巴黎奥运会黑白影像修复为彩色高清影像,以纪念夏季奥运会时隔百年之后重返巴黎。这些修复后的内容全部存储在云端,可以通过奥运转播云提供给全球转播机构。
而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则成为奥运会首个AI大模型应用的技术提供方,并开放给国际奥组委官方解说员使用,辅助各项赛事解说。
其实,阿里巴巴在此次奥运会上除了大秀人工智能的“肌肉”外,其多项技术应用也助力巴黎奥运会完成了打造史上最绿色、低碳、环保奥运会的承诺。
据悉,为了达成“碳中和”目标,巴黎奥运会使用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能源管理工具——“能耗宝”,该工具被部署在35个比赛场馆内。
具体而言,“能耗宝”利用阿里云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 (AI) 模型,根据实时用电量数据的生成,为特定场馆提供用能的预测和建议,以帮助比赛场馆优化能源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浪费。
阿里巴巴还表示,“能耗宝”分析了2012伦敦奥运会、2018平昌冬奥会和2020东京奥运会等奥运会的历史数据,以提供更全面的能源消耗趋势分析,并可为未来的奥运会提供更好的用电规划。
通过“奥运云平台”,阿里巴巴不仅改善了赛事的组织和体验,还积极推广环保理念,实现了低碳排放的目标。可见,以AI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可持续发展中。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CEO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相较往届奥运会,尽管今年巴黎奥运会制作了更多的转播内容,但由于采用了以AI驱动的云计算技术,能耗更低,比里约奥运会减少了50%的能耗,国际转播中心占地面积也比东京奥运会减少很多。
云服务——阿里的“未来粮仓”
不可否认,奥运会为阿里AI的能力展现提供了一个国际化舞台。与此同时,阿里云和AI技术也通过巴黎奥运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企业,阿里云于2009年起家,至今已有十五年的技术积淀和积累,在此期间,更是经受住了来自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亚马逊云科技等一系列竞争对手的挑战,稳坐国内云计算市场第一的宝座。在高峰时期的2017年,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的市场份额高达45.5%,几乎占据云市场的半壁江山。
当前,阿里云不只是国内云计算的风向标,更承载着肩负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使命。
2023年11月以来,阿里巴巴经历了重大战略调整,战略重心聚焦到了两个核心业务:电商和云服务。阿里巴巴曾表示,电商是压舱石,云服务是“未来粮仓”。
而承载“未来粮仓”重任的阿里云也在密集调整。去年11月,阿里云明确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
在如今的云计算市场,早期的流量红利已不再,当下唯二确定的机会便是AI和云出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提到,近年来欧洲市场大模型的涌现加剧了发展公共云的急迫性。“AI技术变革是重要转折点,AI对公共云依赖更大。中国市场如果无法积极推进公共云,产业发展会面临很大挑战”。
当下,阿里云正在积极拓宽公共云赛道。2017财年阿里云营收只有67亿元,但到2024财年,阿里云营收增长至1064亿元,是2017财年的16倍。
此外,阿里巴巴CEO、阿里云CEO吴泳铭在投资者电话会时曾披露,预计2025财年下半年(即2024年10月~2025年3月),阿里云将恢复两位数的收入增长。
中国企业出海,自建数据中心成本高、时间长、网络环境复杂,因此让数据“上云”是当下正在出海的中国企业的首选。在海外,阿里云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亚马逊云科技和微软Azure。
为提升全球竞争力,近些年,阿里巴巴每年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都超1000亿元,2023财年的投入更是超过1200亿元,其中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便是人工智能。
今年5月,阿里云在海外拿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单。阿里云与全球最大的跨国奢侈品综合企业LVMH集团延长了五年合约。尽管LVMH集团采取了多云战略,同时使用谷歌云、微软Azure和阿里云,但其中超过25个业务使用了阿里云,服务内容包括通义千问和百联平台。
ESG——阿里巴巴的基石战略
在企业治理上,商业化是手段,ESG才是基石。7月22日,阿里巴巴发布2024年度《环境(E)、社会(S)和治理(G)报告》,报告显示,2024财年,阿里巴巴的清洁电力使用比例达到39%,提升11.8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20.25亿千瓦时,相比2023财年的11.14亿千瓦时提升了80%。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组织变革。在集团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业务战略的同时,我们也明确了ESG作为阿里巴巴基石战略之一的定位不变。”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ESG报告中表示。
吴泳铭还表示,过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AI算力的巨大前景,也带来对清洁算力的更大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利用好能源革命,积极拥抱绿电,发展更清洁的算力”。
当前,AI算力已经如同水和电一样,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AI 算力所带来的巨大能耗不容忽视。《纽约客》杂志曾发文指出: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在此过程中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电力。如果换算成用电量,ChatGPT每天的用电量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用电量。而随着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预计到2027年,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每年将消耗85至134太瓦时的电力。
因此,发展清洁电力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内外企业重视ESG报告的原因之一。
早在2021年年底,阿里巴巴就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报告。在该报告中,阿里巴巴表示将按照“直接减排优先于消除,消除优先于抵消”的顺序实现碳中和。同时提出,不迟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价值链碳强度减半,以及带动和赋能平台生态15年减排15亿吨的目标。
过去两年,阿里巴巴在减排目标的完成上取得扎实进展,并且优化了完成这些目标的方式和质量。而今年更为激进,据阿里巴巴ESG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初时已经跟各个业务的ESG负责人明确了ESG目标,也通过ESG管理委员会,把这一目标下发到各个业务的CEO,由业务的CEO推动业务单元的ESG目标落地。”当前,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中绿电消费最多的企业。
除了阿里,近两年,电商巨头们也越来越关注ESG。其中,增加绿电来源成为不少企业开展ESG的重点。
例如,今年在京东的财报里,专门有一个板块涉及ESG相关内容,在环境方面,京东不少物流园区都铺设了屋顶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14.48兆瓦;再比如,唯品会在ESG报告中披露,唯品会华南物流园区、华中物流园区,以及杉杉奥莱南昌店、南宁店、赣州店、徐州店均已布局光伏电站,2023年全年发电量共计58355兆瓦时,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平台上全年使用循环箱超27万次。
可见,未来ESG将与可持续发展及责任原则、获取利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表现的量化指标。企业对ESG的重视以及自身拥有的ESG优势,很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竞争方向。
(编辑:赵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