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理】印尼:“金砖”新成员,转战新能源
文/宋炳茹 孙洪波
站在能源转型路口的煤炭出口大国,欲借新能源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可持续发展。
由17500多个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万岛之国”,由于地处多个板块交界处,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活火山,因此也被称为“火山之国”。历史上数次超级火山喷发甚至影响了全球气候。祸福相倚,板块间的剧烈冲撞带来频发的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也促进了“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的形成,制造了极为丰富的矿产,以及堪称鬼斧神工的奇瑰风光,使印尼成为一个航运、矿业和旅游大国。
1月6日,202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巴西发表新闻公告,宣布印度尼西亚正式成为金砖国家成员,该国将与多个成员国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其中就包括推进能源转型和气候领域的改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的新任总统——普拉博沃在2024年11月的G20峰会上作出新承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原计划的2055年提前15年,到2040年全部淘汰该国所有的燃煤发电厂以及所有化石燃料发电厂。”
尽管有水足、光炽、风强的资源优势,以及通过能源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预期,这份计划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资金和能力缺口,对此,印尼的答案或许是“借力”。它期待着通过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在区域及全球新能源版图中迅速拥有一席之地。
奇幻漂流的“万岛之国”
印尼的故事如同这个国家的形状一样,绵长又断续。早在5000万年以前,组成这个群岛国家的17500多个岛屿还聚合在一起,像一条厚实的长围脖,围绕在东亚东侧。但在其后的剧烈板块运动中,这条围脖的西南端仍与南亚大陆相连,东北端则顺时针旋转,滑向亚洲大陆的东南,直到与一路北上的澳大利亚板块迎面相撞,破碎成万千岛屿,冲击出千仞高山,其中一部分是地下岩浆喷发而成的活火山。印尼火山喷发影响最大的一次,发生在7.5万年前,火山灰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遮天蔽日,笼罩全球,引发了一场惨烈的食物链断裂和生物大灭绝,也为幸存的智人最终称雄世界创造了可能。有历史学家考证,近两千年里,印尼的几次火山喷发,还曾影响到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态——气候变化造成歉收和饥荒,引发了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当时的中国人肯定想不到,缘起竟在万里之外。
印尼自身的际遇也与板块漂移有关。由板块挤压形成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处,是中东、印度通往东亚的必经水路。因为地处要冲,商业发达,在历史上,印尼曾受到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统治者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短暂占领印尼的日本战败投降,印尼才得以摆脱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因此,印尼虽然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文化多元,保留了诸多不同宗教的遗迹。
活跃的地质运动还造就了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仅旅游胜地巴厘岛就有着“神明之岛”“千寺之岛”“花之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神仙岛”“魔幻之岛”“艺术之岛”“木雕之岛”“诗之岛”等诸多雅称美誉,游客可以在此享受热带海岛风情。多发的地质灾难带来的危险和破碎感也构成了印尼魅力的一部分,群岛上巍峨耸立、偶尔喷发的火山,对全球热爱探险的人们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火山游也是这个国家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
这个“万岛之国”的奇幻漂流还令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生 物多样性国家。这里的许多海岛有着近乎垂直的海拔落差,从海拔数千米的常年雪山到沙白水暖的热带海滨,巨大的温差让这里成为天然的生物博物馆。这些海岛东西跨度超过 5000千米,南北跨度超过1800千米,热带雨林中充足的光照、雨水以及肥沃的火山土壤,足以支撑起丰富的生态系统。体型巨大的科莫多龙、“密林王者”苏门答腊虎以及与人类亲 缘最近的红毛猩猩等一众特色生物,为印尼增添了更多生机。
禀赋优厚的资源大国
在印尼,品类丰富的火山矿床是大自然的补偿和馈赠,剧烈的地壳运动把地底蕴藏了亿万年的矿藏送到地表,这里的矿产种类齐全、数量丰富、易于开采,因此,采矿业长期以来都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宝石和黄金开采古已有之,进入现代社会,镍、铁、锡、金等金属矿产更是印尼重要的出口产品。
化石能源方面,这个国家的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几乎全部为开采条件良好的露天矿。而这远非印尼煤炭储藏的全部,大量人口稀少的岛屿并未开启勘探,印尼政府估计煤炭资源总储量在900亿吨以上。仅靠已经开采的煤矿,印尼已跻身全球第三大煤炭生产国和全球第一大动力煤出口国,2023年其煤炭产量达到7.75亿吨。
印尼的油气资源也堪称丰富,石油储量约47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55万亿立方米,因此,该国的能源消费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据印尼电力部门2024年8月发布的《2023年度电力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年底,印尼发电装机容量为91.16吉瓦,其中煤电占比54.58%,天然气发电占比25.46%,可再生能源装机不足20%。2024年11月19日,印尼在G20峰会上承诺用15年的时间淘汰占比80%的煤炭和天然气发电,不可谓不激进。
充沛的清洁能源资源也让印尼有底气作出转型承诺。印尼地域广阔,且横跨赤道,日照强度大,适宜光伏开发;多海岛高山的地貌宜于开发风电;热带雨林气候和多数海岛的高海拔落差有利于开发水电;这里还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好的区域之一,拥有全球超过40%的地热资源,开发新能源产业空间广阔。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30年,印尼将新增20吉瓦的水电装机容量和3吉瓦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则分别增至29吉瓦和5吉瓦。为增加旱季的可调峰资源,核电站建设也被纳入该国规划。
岛屿分散、岛屿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中心远离负荷中心,是印尼发展新能源的不利因素。大规模上马新能源项目,对电网的新能源承载能力和远距离输送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建设智能化超高压电网,整合各岛屿电力资源,促进偏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并为电力出口作准备,是这个国家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的必要选项。
巧借东风的求新之国
作为一个群岛国家,气候危机对印尼的影响十分显著。原首都雅加达是印尼最大的城市,也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因为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雅加达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印尼不得不被迫迁都。印尼有众多供奉自然万物的寺庙,地震、火山、海啸等灾难频发,也让这里的人民对大自然有着更深的敬畏之心。推动能源转型和气候改善,印尼有着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社会基础。
但要想实现美好的蓝图,印尼还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充分调动国内能源资源、对外积极合作是这个国家补齐短板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已多次参与印尼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23年7月,中国电建承建的巴塘水电站成功截流。同年11月,同样由该公司承建的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芝拉塔漂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2024年5月,中国水电十局承建的佳蒂格德水电站两台机组全面并网,年发电量为4.5亿千瓦时。天合光能在印尼建设的1吉瓦电池和组件项目也正在推进之中。
印尼新任总统普拉博沃十分看重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经验,2024年11月,他在首次访华期间,重点推动了双方在能源转型的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矿产资源方面,印尼期待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下游产业,而中国在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重点前沿技术方面,与印尼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帮助其培育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在内的新动能。在创新金融手段方面,自1月20日起,印尼首次进入国际碳信用市场,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买家参与其碳信用市场提供了条件。在碳市场合作方面,印尼和中国共同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标准统一,为能源转型项目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两国还积极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推动海上能源运输合作,开辟陆上运输新航道,寻求在能源转型道路上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