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三期

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发布时间:2023-05-23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 发展与安全。 

    |  刘学智 

    

  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我国财政收支状况整体保持稳健,对稳定经济大盘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一方面,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额度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扎实做好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 

    

  2022年财政收支状况整体保持稳健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2022年我国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8%,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9%,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4%。财政支出的金额和增长幅度都明显超出了收入,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对稳定经济大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年财政收入增速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幅扩大减税退税规模,加大为实体经济减负纾困力度。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为2.46万亿元,超过上年度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受此影响,全年国内增值税收入比上年大幅下降了23.3%,为48717亿元。如果剔除减税退税影响,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实际增值税收入能够增长4.5%。二是受国外经济形势、新冠疫情等影响,财政收入有所下滑,2022年4~7月财政收入连续4个月负增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稳经济政策效应显现,8月之后财政收入逐渐企稳回升。 

  面对财政收支压力,我国多措并举统筹财政可用资金,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使财政支出强度得到保障。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45亿元。此外,2022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近9.7万亿元,同比增长42.6%,国债净融资额近2.6万亿元,与中央财政赤字大体相当。在财政资金使用上,重点用在了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一是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支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多种政策工具协同组合,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市场主体,确保稳岗就业和微观动能恢复;三是加大对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现代农业等领域及重大区域的支持力度。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这就需要加大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另一方面,从各项财政预期指标设定来看,财政政策要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这意味着着重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力,意味着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重点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2023年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支持力度将加大。按照5%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测算,预计财政赤字规模能够达到近3.9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000亿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回暖,2023年财政收入状况将显著改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有望增长6%以上,预计达到21.7万亿元。再加上国有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结余、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023年财政支出规模预计比2022年增加5.6%,有望达到27.5万亿元。 

  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体现之一。2023年拟安排新增专项债额度3.8万亿元,比上年度的3.65万亿元增加1500亿元。同时,还将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与此同时,针对近年出现的“钱等项目”现象,需要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动解决项目储备不到位、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没有形成实物工作量的专项债券资金将被收回,使用到需要的地方。总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将有力地推动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 

  提效,意味着要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重点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首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其次,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提升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重点减轻制造业、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税费负担。最后,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在促进消费增长上,通过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释放。加强流通保供体系投入建设,提升生活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消费场景改善。在促进投资增长上,重点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重点专项规划,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以及实施城市更新等。还将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传统产业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税收、政府采购、贷款贴息、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出台财税支持和产业帮扶政策,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领军企业等创新发展,鼓励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专项支持,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向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教育投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农户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实施耕地保护和主粮生产补贴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增产补贴奖励。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地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大财政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改造提升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牢基础。综合运用转移支付、税收等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五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就业补助资金规模,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作者所供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