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三期

呢绒织就的金融通行证

发布时间:2023-05-23 作者:

  佛罗伦萨的本地货币随着呢绒进出口生意,成为欧洲的“硬通货”,让那些意大利商人拥有了走遍欧洲都不怕的“金融通行证”。 

    |  学院胡同观察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商人兼营银行业务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以呢绒行业为例,呢绒商人多半是银行家,公司往往也是银行。借助这种“混业”的便利,意大利商人在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利凡特,甚至远达中国、北始挪威、南迄北非的广大区域内经营着各种业务。教皇卜尼法八世把他们看作与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土、空气、火和水——并列的“第五元素”,意指他们不可或缺。 

  意大利呢绒商人的主业,主要是购买羊毛和出售呢绒产品,兼营高利贷和钱币汇兑。意大利本地羊毛产量低、质量差,只能用来生产粗糙的布匹。于是意大利商人开始从西班牙、北非、法国和英国等地购进优质羊毛。13世纪末以后,意大利商人走遍英国,往往提前数年就订购那里的羊毛。他们的资金通常来源于本地,特别是教皇在英领地的征税。史料表明,教廷从英国征收来的税款,大多存储在位于伦敦的各个意大利银行,再利用银行网络来实现税款的跨海转移。这极大地丰富了意大利商人(银行家)可支配的现金资源。例如,13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廷存储在卢卡的里卡尔迪银行的税金,只有少部分被运送到罗马,大部分税金则为意大利商人所保留,用于在当地采购羊毛和发放贷款。 

  有了本地提供的大额资金,意大利银行家通过为教廷提供金融服务,逐步确立了与英国最主要的羊毛供应商——修道院之间的经济联系。这些修道院,尤其西多修院是英国最大也是最稳定的羊毛供应商。13世纪,西多修院面临来自教廷与国王两方面的税收压力,加上大规模建筑计划,逐渐出现了资金短缺。为获取现金,他们开始以来年的羊毛作抵押,向意大利商人借款。这些以羊毛为抵押的贷款其实是羊毛锁价采购的变体,假如修道院不予还款,意大利商人便以低价将上好羊毛收入囊中。意大利商人通过这种方式,提前数年便与羊毛生产者签订合约,这也是其在英国的羊毛贸易中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 

  1274年,卢卡的里卡尔迪银行与西多修院签订协议,后者同意在即将开始的波士顿集市上向银行提供120袋羊毛;银行则向修道院提前支付1200马克的货款。1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佩鲁奇银行以同样的方式换取西多修院的羊毛资源。1323年,佩鲁奇银行向沃登修道院提供借款1330英镑。1324~1331年,该公司又先后借出900英镑。佩鲁奇公司之所以愿意出借资金,主要是因为沃登修道院隶属于贝德福德郡的西多修院,同时也是为了取悦当时沃登修道院的林肯主教亨利·伯格什,后者管辖的林肯主教区同样盛产羊毛。此外,意大利商人的“金融攻势”还通至英国王室,他们向王室放贷以获取关税特权,以便将羊毛运出英国。可以说,羊毛行业里,商业和金融的结合使意大利商人获利甚丰。 

  把羊毛买回来以后,意大利人便用来制造呢绒。值得一提的是,佛罗伦萨知名的金融家族——美第奇家族也是呢绒制造大户。15世纪末,柯斯莫·美第奇时期的美第奇公司由11个不同的子公司构成,其中就有两家呢绒公司。美第奇公司生产的呢绒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利凡特是最重要的市场,其次是西班牙。 

  进口羊毛与出口呢绒都涉及钱币兑换,因此,汇兑业务成为呢绒商人(银行家)的又一财源。意大利银行家通过遍及欧洲各地的分支网络,以汇票的方式解决了商人所面临的资金支付问题。商人要将钱汇入位于佛罗伦萨的银行,银行为商人开具票据,商人再将票据寄往英国。英国的代理人收到票据之后,可拿此凭证前往该银行在英国开设的分行,按照事先约定的兑换比例,直接将钱提取出来。现存的一份15世纪的交易记录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1451年4月3日,共计466袋羊毛从英国运往佛罗伦萨。1451年9月,羊毛全部售罄,利润共计22359佛罗林6先令9便士。于是,如史料记载:位于佛罗伦萨的巴尔曼将这笔钱以汇票的形式,分多次汇给了位于伦敦的卖家坎特罗威。 

  进口涉及汇,出口则往往涉及兑。随着商业联系的建立和市场的扩大,种类繁多的硬币进入佛罗伦萨。这些含金银量各有差异的货币不可能被直接用来支付织工工资、购买原料,货币的本地统一和兑换就成为必要。这项业务在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的几个世纪内基本上被几大知名银行家族垄断。佛罗伦萨于1252年发行的重达20克拉的金佛罗林由于质量可靠、价值稳定,在东方和欧洲的市场享有信誉,逐渐成为国际性的货币。1338年佛罗伦萨即铸币35万~40万佛罗林,城内遍布80个货币兑换处,到1442年,多达200万佛罗林在流通。佛罗伦萨的本地货币随着呢绒进出口生意,成为欧洲的“硬通货”,让那些意大利商人拥有了走遍欧洲都不怕的“金融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