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四期

越洋电缆的金融冒险

发布时间:2023-06-02 作者:

  19世纪50年代,伦敦城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美国商人的神经,拥有与伦敦市场的即时通信,就拥有了获得巨大潜在利益的工具。 

    |  学院胡同观察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影响历史进程的14个瞬间,其中一篇《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描述了美国实业家赛勒斯·菲尔德集资铺设第一条横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报电缆的故事。 

  关于这条电缆,更详细的描述来自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约翰·戈登。他在《疯狂的投资——跨越大西洋电缆的商业传奇》一书中探讨了这一神迹背后的两个动因。第一,哪些人迫切地需要欧美两洲实现即时通信?第二,是什么机制使赛勒斯·菲尔德能够筹集数十倍于自己身家的资金来支持电缆铺设?答案都与金融有关。 

  对金融业来说,信息传递迟缓或失灵,代价巨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货物送达、汇票交付完成后,过了两周才突然传来大洋彼岸银行拒绝承兑的消息,那么谁敢接收这个汇票呢? 

  1854年,一个名叫吉斯伯恩的英国人想铺设一条从纽约到美洲东部纽芬兰的海底电报电缆,以便能提前数日获悉船只航行的消息,但工程因资金问题中止。 

  吉斯伯恩前往纽约寻求资金支持,遇到了一个名叫赛勒斯·菲尔德的年轻人。这一年,菲尔德35岁,已凭借纸业投资跻身纽约富人榜——他的第一桶金来自1837年金融风暴中对E·鲁特公司的破产重整与承债收购。菲尔德以代还1/3债务的方式,获得了E·鲁特公司的控制权,随后自己成立纸业公司,盘下了E·鲁特公司的存货,不久就成为全美顶级的纸张和印刷品批发商。1852年,菲尔德又为E·鲁特公司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一位债权人收到钱后大吃一惊,写信给菲尔德说:“我们对您的还贷表示感谢,并不是因为金钱的价值,而是因为您让我们看到‘如今还有诚实的人’。”可以看出,代偿债务之举为菲尔德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当吉斯伯恩离开之后,菲尔德凝视着书房里的地球仪,突然意识到,如果能穿越大西洋敷设一条从爱尔兰到纽芬兰的海底电报电缆,将具有非凡的意义。 

  19世纪50年代,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美国虽然经济实力急剧增长,但工业和铁路建设仍需要英国市场的资金支持。因此,伦敦城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每一个美国商人的神经。时间就是金钱,作为一个美国人,菲尔德明白,拥有与伦敦市场的即时通信,就拥有了获得巨大潜在利益的工具。 

  “在海洋的脖子上勒一根绳索”,这可能吗?对此,茨威格这样写道:“技术上究竟如何实施,没有任何先例可循。而铺设那根横越大西洋的电缆至少得持续航行三个星期,当时也没有一艘巨船能在货舱里容纳下比海峡水线长100倍和重100倍的电缆卷筒。”尽管如此,菲尔德决定挑战这一“不可能”。 

  1854年3月10日,菲尔德和合伙人从吉斯伯恩手里接管纽芬兰电气电报公司,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纽约-纽芬兰-伦敦电报公司。 

  这次仍然是采取承债收购的方式。菲尔德等三人拜访纽芬兰的首席检察官阿奇博尔德先生,表示愿意以5万美元承接吉斯伯恩的债务(价值5万英镑的债券本息)。这个债务承接本身已经相当划算,同时,菲尔德他们还承接了电报线路50年的特许经营权。纽芬兰政府倒是非常高兴,因为此举解决了原来吉斯伯恩留下的烂摊子,于是授予了菲尔德这家新公司50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权,供将来连接与爱尔兰的电缆时使用。由于议会急于推动还清吉斯伯恩公司对工人的欠款,并且希望这个工程可以推动纽芬兰经济的发展,所以收购一事很快就通过了法律程序。菲尔德立即赶回纽约,向纽芬兰银行汇款5万美元以还清对工人们的欠款。 

  新公司的筹资也很顺利,五名主要股东共同筹集资金150万美元,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一组数据可做参考:185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总开支仅略高于5800万美元。当时这五人并未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就像菲尔德14年后承认的那样:“上帝知道,我们中没有谁意识到我们承诺要完成的是多么艰难的事业。”他未能预料,自己将为这条电缆耗尽家财,并横渡大西洋50多次,在伦敦、纽约的资本市场上声嘶力竭地劝说投资者加入。用戈登的话说:“这样,在5月一个明媚的早上,纽约市五个最成功也最精明能干的实业家在早饭前15分钟,漫不经心地把他们的金钱和声望,投入到了19世纪一项最壮丽的事业中去。” 

  不过很快,菲尔德就发现公司必须进行新的股权融资,否则资金将无法支持海底电缆巨大的研发与铺设开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项工程的巨大意义。比如,有一位颇有实力的投资人就谢绝加入这个计划。这位投资人热爱饲养大型猎犬,菲尔德遂前往他的养狗场拜访,问那位先生能否想象出一只大狗横跨英美两国,得到确定的回答后,菲尔德说:“我希望您投资的这项工程,基本上就是这样一只‘狗’。你在利物浦掐它的尾巴,它会在纽约狂吠。”就这样,几周内,新公司以增发350股、每股1000英镑的价格完成了增资计划。 

  万事俱备,菲尔德和其他董事热切希望尽快开始铺设电缆。只要电缆早日投用,公司就可以早日从英美两国政府那里获得每年14万美元的使用费,还可以从其他客户那里获利。 

  在大西洋海底铺设电缆,绝非一蹴而就之事。茨威格这样描述1857年8月的一幕:“一艘美国三桅战舰小心翼翼地向预定方向驶去,一架铺设机在甲板上慢慢腾腾地发出有节奏的嘎嘎声……到了8月11日晚上,那嘎嘎的绞盘声突然停止。船上所有的人急急忙忙跑到甲板上。第一眼就发现:放缆机的出口处已空空如也。电缆突然从绞盘上滑落下去;要想马上找到那扯断的一头,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想现在找到掉在深水里的那一头并重新捞上来,更是不可能。可怕的意外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坏消息传回国内,先前就对这项工程持否定态度的舆论占了上风。更糟糕的是,一场经济危机正在美国蔓延。 

  在这场危机之前,美国凭借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迎来经济起飞。墨西哥赔款1500万美元并将大片土地割让给美国,即现在美国大陆的西南角。同时,旧金山市东部又发现了黄金,大批淘金者从世界各地纷纷涌来,在美国形成了一股淘金热潮。1847年,美国仅生产4.3万盎司黄金,次年,美国黄金产量达到了48.4万盎司。淘金热带来了黄金,也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宣布成立的新公司数量几乎与上半个世纪的总数量相等。 

  在这场经济盛宴中,铺设大西洋电缆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工程不难筹到启动资金。 

  然而,在菲尔德失去大西洋电缆的1857年,情况开始失控:新英格兰的6000台织布机被闲置;由于无货运输,各个码头都出现了轮船拥堵现象;纽约一家银行由于破产,在8月24日突然间关门停业;华尔街上的股价随之开始急速下滑,9月,那些每况愈下的银行和经纪人也开始全面崩溃。 

  尽管美国与欧洲的信息传递还需要至少10天,但是经济恐慌还是很快席卷了欧洲。法国和英国的银行迫不及待地抬高利率来保护本国的货币,欧洲的投资人开始撤回在美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美国的银行只能被迫延缓黄金交易。在接下来的4年里,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菲尔德亦遭遇了相似的冲击,他的纸业公司债台高筑,欠下60万美元的债务。菲尔德马上把债权人召集起来,开出欠款票据并承诺支付7%的利息。基于菲尔德此前良好的声誉,投资人并没有在此时抛弃他。戈登描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场景:“一天,他走进办公室,发现里面人头攒动。这些人并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拼命想利用与纽芬兰岛上的电报线路服务,希望早日与伦敦互通消息。这有力地证实了菲尔德之前的预测——即时跨大西洋通讯的市场大有可为。” 

  紧接着,航行又开始了。1858年6月10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载着电缆再次出发。这一次是在大西洋中部开始,分别向两岸铺设电缆。然而,暴风雨随之到来。“阿伽门农”号熬过了10天的狂风巨浪,却没能保住那批绕着数千圈电线的宝贵电缆。第二次试验失败。 

  两次航行已消耗掉股本的一半,伦敦的大多数股东都想撤出这项铺设海底电缆的荒唐计划。但菲尔德认为,什么也没有损失,经过考验,电缆本身的性能非常良好,船上的电缆还足够进行一次新的试验,只是需要再一次的勇气,要么现在做,要么永远失去机会。 

  1858年7月17日,船队第三次离开了英国的海港,依旧是在大西洋中部开始这项伟大的工作。两艘船把电缆的两端衔接起来再沉入深海,然后英国船驶向英国、美国船驶向美国。两艘船越离越远,电缆却始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一次,它们成功了!只是这成功过于短暂。就在人们欢庆之时,海底电缆传来的讯号变得混乱不清,到9月1日,从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清晰的声音。 

  舆论反转,菲尔德跌落神坛。人们说,他早就知道电报失灵,但是为了把属于他自己的股票以高价脱手,始终瞒报真相。还有人说,越过大西洋海底的电报从来就没有真正传来过,所有收到的电讯都是伪造的,都是骗局。 

  这段时间里,大西洋电缆并不是唯一的“失败试验”。1859年在红海敷设的第一条通往印度的电缆也同样惨遭滑铁卢。这两次严重的失败后,再没有人愿意投资海底电缆。 

  此时,菲尔德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堪忧,仓库在1860年因一场火灾损失了12万美元的资产,只获得了8万美元的保险赔偿。他再次要求债权人接受一项债务重组的协议,即每美元先偿还25美分,经济好转后再偿还欠款。为此,菲尔德几乎抵押了自己所有的财产。 

  即便如此,菲尔德仍然没有放弃连通大西洋海底电缆的计划。茨威格写道:“他从默默无闻的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第30次远渡大西洋,重新出现在伦敦。他用一笔60万英镑的新资金重新获得了经营权。”这笔资金的获得并不容易。因为他的公司面临着一个新问题,不关乎技术,也无关经费,而是涉及到了法律。 

  就像那时候很多公司一样,菲尔德等人创设的公司是按照议会的私人法案建立,不是按照1844年的美国公司法注册成立的。当菲尔德这次准备“重振河山”时,律师却告知,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这家公司没有权利发行新股票,但议会正处于休会期。菲尔德的财务合伙人提出了一个建议,依照最新的公司法案的规定组建一个新的公司;旧公司在法律方面的纠纷,以后再去慢慢理清。于是,约10万英磅的启动资金被注入了名为“盎格鲁-美利坚电报公司”的新公司,经批准注册后,新公司开始对外公开发行新股,60万英磅的资金井然有序地筹措完毕。 

  1865年7月23日,一艘装载着新电缆的巨型海轮离开泰晤士河,这一次,任性的大西洋又吞下了60万英镑。不过菲尔德认定现在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对完成这一事业确有把握。1866年7月13日,他们再次出航,终获成功。这一次,通过电缆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声音显得十分清晰。 

  这条海底电缆的资金,均来自于大洋两岸的金融街,最后真正获益的亦是他们。在这个意义上,串联起新旧世界的不单是狂风暴雨中的巨轮与电缆,还有那些账簿与会计报告,以及无数张股票与债券,和金融人并不逊色于菲尔德等人的冒险精神与不折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