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五期

精准发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发布时间:2023-06-30 作者:

 

  

  |唐丽华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业务的规模、成本、结构、产品、服务、风控以及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精准的要求,以持续提升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促进小微企业全面复苏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较为快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达到4010.5万户;在融资成本方面,截至3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与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关系密切,与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息息相关。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逐步复苏,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大中型企业的供应链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信心仍在修复,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倾向“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比前一季度减少3.8个百分点;倾向“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度增加0.5个百分点。受供应链上需求不足以及居民消费意愿尚待提升的影响,小微企业经营仍然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精准发力,切实增强金融服务获得感,促进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是此次《通知》出台的要义所在。 

  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可以追溯到2014年,从允许小微企业续贷到加大信贷刚性投放的“三个不低于”,从加强授信尽职免责、提高不良容忍度到高质量发展的“两增两控”,从疫情期间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增量扩面、提质降本”“随借随还”到不再强调“两增两控”,保持利率平稳。结合每年经济发展形势的特点以及普惠小微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台相应指导政策,为推动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夯实了政策根基。 

 

  政策优化面面观 

 

  规模方面,总体保持增量扩面,优化了“两增”要求。《通知》要求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不再量化要求“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没有对普惠小微贷款的规模和户数增长提出定量要求。 

  成本方面,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不再强调贷款利率的压降。《通知》中,一方面要求银行业要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要求规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行为,要求银行业将合作第三方向小微企业的收费标准作为重要审查条件,严格审核、持续评估,发现存在违规收费、收费过高的要及时停止合作。 

  结构方面,服务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持续提升。《通知》要求,一要扩大服务覆盖面,针对无贷户加大支持;二要增加信用贷款投放,降低对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依赖;三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合理满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产品方面,加大续贷支持力度,合理确定本行续贷条件。《通知》要求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中短期经营性贷款产品原则上都应具备续贷功能;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地方政府设立的应急转贷资金向生产经营正常、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接续融资服务;确定续贷条件时,严禁为挪用于非生产经营用途的贷款办理续贷,不得用续贷掩盖信用风险。 

  服务方面,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发掘服务优势,提供精准服务。《通知》要求,大型银行进一步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深挖服务潜力,实现规模经济;股份制银行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筑牢小微业务发展基础,地方法人银行深耕小微企业客群,打造小微金融“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政策性银行积极发挥政策性资金优势,通过转贷行将转贷款利率优惠有效传导至实际用款人,探索开展小微企业直贷业务。同时,强调精准发力,搭建困难行业、科创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别小微市场主体的供需对接匹配机制。 

  风控方面,加强贷款“三查”,防范“过度授信”,合理控制贷款质量。《通知》要求,一是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防止借款人利用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套取经营性贷款资金,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二是科学合理对小微企业授信,防范“过度授信”风险;三是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做实风险分类,合理控制贷款质量。同时,要求细化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与不良容忍度政策有效结合,明确各流程环节人员免责认定标准,增强基层执行的可操作性,努力做到应免尽免。

 

  “普”又“惠” 行稳致远 

 

  普惠小微监管政策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业务的航标,每次的优化和调整都对该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本次政策优化正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判断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做出的及时适度优化,将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推动小微企业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普惠小微业务的发展上将沿着既“普”又“惠”的方向,充分结合自身战略和经营特点,瞄准市场定位,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全方位的金融需求,积极联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依托于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信息平台等渠道,提升供需对接效率,创新市场需要的更加丰富的普惠小微产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系恒丰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治理规划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