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五期

邮储银行数字化变革风起“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3-06-30 作者:

   

  |赵诺 

   

   

  数字化已被视为产业链的新蓝海,正在穿透企业边界,连点成线、聚线成面。数字化的成果在邮储银行的业绩中已有所体现。3月30日,邮储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349.56亿元,同比增长5.08%,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为852.24亿元,同比增长11.89%,资产总额突破14万亿元。 

  其年报中,有关于数字化的一段提纲挈领式的表述:“以‘十四五’IT规划为引领,深入推进智慧、平台、体验、生态和数字化‘加速度’(SPEED)科技战略实施,加强科技助推能力建设,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做好科技支撑。” 

 

  成绩中的“科技成色” 

 

  40余家A股上市银行中,邮储银行是独一无二的标的。从业务规模和网点分布来看,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大行;从经营特色与市场估值来看,又更接近头部股份行。这使得邮储银行既有国有大行的影响力与品牌优势,又兼具股份行的成长性与灵活性。 

  在年报中,邮储银行提到,该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服务个人用户超6.5亿户,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依托“自营+代理”的独特模式和资源禀赋,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加速向数据驱动、渠道协同、批零联动、运营高效的新零售银行转型。邮储银行被认为“拥有优良的资产质量和显著的成长潜力,是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 

  年报显示,报告期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84%,拨备覆盖率为385.51%,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优良。邮储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坚持“无科技不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决战未来的关键。 

  2022年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06.52亿元,同比增长6.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8%,连续3年超过3%,3年在信息科技上的投入累计达到297.09亿元;总行IT队伍占总员工比例为3.27%,首次超过3%。 

  2021年获批开业的邮惠万家银行是邮储银行的直销银行,也是国有大行中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被寄托了邮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期望。报告期内邮惠万家银行实现营收1.01亿元,净利润-1.62亿元,在岗员工440人,近6成为技术和数据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在2022年11月推出企业手机银行,进一步提升对公用户线上服务能力。自上线至报告期末,企业手机银行注册用户达15.4万户,交易数量为181.48万笔。 

  从资产规模来看,从2012年到2021年,邮储银行总资产从4.9万亿元增至12.59万亿元,累计增长157%,增速为六大行之首,逼近同期招行、兴业银行的增长速度。 

  根据《银行家》(The Banker)按照上一年年末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银行1000强,邮储银行2022年排名13,较上年度上升了2位。 

  作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和推动者,邮储银行长期深耕小微金融市场,持续深化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2022年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线上放款笔数占比超95%,已建成信用村超38万个,评定信用户超千万户,涉农贷款余额1.81万亿元。 

  报告期内,邮储银行推出手机银行8.0,截至报告期末,手机银行用户3.44亿户,月活用户规模(MAU)突破4900万户,交易金额14.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5%。邮储信用卡App累计用户数1660.92万户,较2021年年末增长117.62%;累计绑卡量1809.15万张,较上年年末增长100.29%。 

  4月27日,邮储银行披露了2023年一季报,其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一升一降”。 

 

  创新“蝶变”之路 

 

  2007年3月,在改革原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引入包括瑞银、蚂蚁金服、摩根大通、中国人寿及星展银行在内的10家战略投资者。2016年9月在中国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19年2 月被原银保监会划定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9年12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邮储银行总行的治理结构为“三部两中心”,包括信息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创新部、管理信息部(后调整为数据管理部)、软件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就研发中心体系而言,构成“1+4+N”的体系,总行的研发中心下设有合肥、成都、苏州、西安等分中心。 

  2009年,淘宝推出“双11”购物节,当天即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此后,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不断涌现,进一步加快电商平台的支付交易量。被裹挟进这场技术变革的银行们,深知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制高点,开始“备战”。2009年,邮储银行依靠自己的IT队伍完成了《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4年10月25日,邮储银行全面完成了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工作。这一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首次超越PC互联网。智能手机逐渐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移动互联网让银行业务不再局限网点,而是通过搭场景、建生态来满足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邮储银行于2014年启动并完成了“十三五”IT规划编制工作。“十三五”IT规划以满足自身发展战略要求为目标,按照“十年视野、五年规划”的要求,对邮储银行未来信息化工作进行战略指引。“十三五”IT规划实施以来,邮储银行信息科技迎来跨越式发展。 

  2019年3月,邮储银行启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同年,邮储银行提出,每年将营收的3%左右投入信息科技领域。2018年,该数字为2.75%,此后3年这一数字分别为2.96%、3.15%和3.15%。 

  2021年3月,邮储银行启动了“十四五”IT规划编制工作,从企业级视角对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金融科技和IT治理进行全新布局,提出“加速度”(SPEED)信息化战略。 

  “加速度”信息化战略的提出,开启了邮储银行金融科技的新征程。其中,S(Smart)代表智慧,以“邮储大脑”为依托,实现高效智慧决策;P(Platform)代表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敏捷科技赋能;第一个E(Experience)代表体验,为用户带来一体化的极致体验;第二个E(Ecosystem)代表生态,打造共生共赢的金融生态圈;D(Digitalization)代表数字化,驱动全行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2月16日,邮储银行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这是“文心一言”首次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落地。“邮储大脑”和“文心一言”的组合,将进一步提高邮储银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开放式对话、跨模态语义理解等领域的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化创新应用效率。 

  邮储银行的信息科技发展历经起步、统一版本、2009版规划、“十三五”IT规划、“十四五”IT规划5个发展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创新之路。 

 

  数字化或成就“零售之王”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持股邮储银行的比例为67.39%,系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依托邮政集团的强大背景,邮储银行在网点布局、吸收存款等各项业务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与邮政集团深度绑定而形成的“自营+代理”模式,也使得邮储银行获得了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 

  截至2022年年底,邮储银行共有营业网点39533个,其中自营网点7777个,代理网点31756个。国泰君安证券2022年10月的一份研报显示,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县域,近年来自营网点的数量逐渐精简,这与其他大型银行的趋势相同。 

  上述研报称,“自营+代理”的独特业务模式为邮储银行带来了网点布局、负债稳定性及客群流量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邮政集团代理网点展业产生的储蓄代理费,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邮储银行的财务表现,但这是必要代价。邮储银行未来有望扬长避短:其发力的个人小额贷款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受益于该模式,而储蓄存款代理费率下调减轻了成本的拖累。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通过队伍建设、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来满足县乡用户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将为邮储银行下一步发展打开空间。只要能承接好县乡居民和中西部地区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邮储银行便会迎来自身的“星辰大海”。 

  对于银行业未来的出路,麦肯锡的答案是:得零售者,得未来。过去几年,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整体收入池增长的主要动力。麦肯锡的报告认为,新阶段的零售银行发展不单以规模增长为目标,而应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对增长的助力正在提升,农村金融业务亦是如此。随着电商、物流等产业的兴起,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金融需求也从单一的贷款向保险、理财等多元需求转变。农村金融、小微金融领域,更加需要金融机构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能力提供支持。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邮储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一枝独秀,部分业绩指标远远领先于同业,但如果从更全面的维度考察,其离“零售之王”还有差距。在数字化方面,他建议用好金融科技加快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网点服务“上云”;进一步将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