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的精义
文|吴恙
面对复杂问题时,将其进行分解是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法。但很少有人想过,这种思维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渐渐习惯于把事物拆成碎片来感知和理解,失掉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会考虑某个行动可能带来的一连串后果。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经典著作,重点剖析了如何用整体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是管理哲学的一次创新。
本书提出个体和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在认清真相的基础上,运用潜意识不断加深意愿的力量;改善心智模式——找出固有的、概括性的想法,并不断反思、修正,同时保持与外界的同频互动;建立共同愿景——思考并决定团体要创造的东西,让共同的目标推动行为发生;团体学习——用开放与共享的精神,探讨共同话题,实现共同进步;系统思考——尊重复杂性,还原完整图像,将自我作为整体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全局思考。
这五项修炼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和促进,以求达到“融合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力”。其中,自我超越是基础,却也是最难实现的一项,它意味着不断学习、突破极限和持续创造——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件艺术作品,不是被动反应,而是主动创造。
彼得·圣吉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中国的古话中,“生意”二字本就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意义”,因此个体的自我超越是组织进行良好管理的必经之路。
美国作家罗曼·W·皮尔写过一句著名的话:“不可如一秒钟前的自己。”人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如何把握这份变化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修炼。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希冀、潜在的能力,经过现实的消磨后,这些很容易湮灭于日常俗务中,让我们陷入低落与茫然。
对此,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解决,比如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来激励自己等。这是对的,但还不够。彼得·圣吉认为,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以某种观点、观念来应对接下来的生活。简而言之,只有选择实际的行为方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挖掘出自己隐藏的内在优势,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管是修炼还是学习,作为一种过程,需要依附于一个详尽而系统的计划,然后靠坚韧的毅力不断前进。
自我超越的实现方式无非两种: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观察现实。每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人都应询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向前走?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书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即看到愿景与现实状态的差距时内心所形成的张力。正如彼得·圣吉在书中所说的:“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这句话也许正是自我超越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