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八期

兴业银行如何“掘金”绿色金融

发布时间:2023-09-19 作者:

  兴业银行如何“掘金”绿色金融

  |沈浪 

  近日,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披露了上半年部分业绩指标:截至6月底,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18008亿元,相较年初增加了1866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7474亿元,其所支持的绿色信贷项目在国内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11万吨、节水1039万吨。 

  通过重仓绿色金融,兴业银行已经初尝甜头。2017年以来,营收连年保持稳定增长,由6年前的不过1400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224亿元,净利润亦从最初的572亿元飙升至913.8亿元,增幅接近60%,而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0.5%。 

  当不少金融机构仍将绿色金融视为噱头的时候,一家非国有大行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纵观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崛起的路径,这与其布局较早、顶层设计做得比较充分以及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强密不可分。 

  我国首家赤道银行 

  17年前,当绝大多数行业还在追逐粗放型的规模经济时,兴业银行就已经在悄悄酝酿转型。2006年,该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款能效融资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的萌芽。 

  2008年6月28日,接触赤道原则只有一年的兴业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并迅速组建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工作。当年10月底,兴业银行即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我国首家、全球第63家赤道银行。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兴业银行创下了多项国内纪录:2010年首家推出低碳信用卡;2014年发行首单绿色信贷ABS;2016年首家推出绿色按揭贷和消费贷产品,并在国内市场首发500亿元绿色金融债;2020年承销市场首单“绿色防疫债”,独立主承销国内首单蓝色债券;2021年主承销了粤港澳大湾区和福建省首单“碳中和”主题债券,推出国内首个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的碳汇贷、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又成功推出了银行间市场首单“绿色+科创”双贴标类REITs。该REITs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优先级债项评级为AAAsf,发行规模达到21.1177亿元,票面利率为3.63%,全场认购倍数为2.51倍。经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专业测算,底层资产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27万吨,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减排量分别为46.62吨、70.16吨、10.16吨,替代的标准煤量为13.92万吨。 

  2009年,兴业银行获得了中国环境投资大会颁发的“2009银行绿色金融贡献大奖”,2011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社会责任最佳绿色金融奖”。近几年,兴业银行经常出现在国际知名媒体《亚洲货币》杂志上,获得的奖项包括“最佳绿色金融产品”“年度最佳绿色金融银行”等。 

  当然,先行并不足以保证领先,这世上不乏“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例子。尤其是绿色金融,这个全新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与传统金融产品存在诸多不同,这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改变固有的观念、适应新的操作流程,也需要相关机构舍弃一定的短期利益。为了贯彻落实新理念,兴业银行在顶层设计上作了大量的努力。 

  顶层设计保证推进 

  2005年,兴业银行只有一支能效融资专业团队,不过,其随后迭代的速度却非常惊人。到了2009年,该行已经创建了国内首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三年之后,可持续金融中心又升级为全行的一级部门——可持续金融部。 

  2015年,兴业银行在可持续金融部的基础上组建了环境金融部,下辖5个团队,包括项目融资团队、碳金融团队、市场研究团队、技术服务团队、赤道原则审查团队,同时在一级分行设立了环境金融中心,作为所辖区域的绿色金融管理与经营部门。 

  到了2017年,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更名为绿色金融部,队伍进一步壮大,分设专业研究团队、产品创新团队、营销管理团队、项目评审团队、运营管理团队、品牌建设团队等6个团队。 

  如今,绿色金融已成为兴业银行的基因。按照官方网站公布的绿色金融组织结构图,兴业银行在总行设有一个绿色金融业务委员会和一个专门的绿色金融专项推动小组,二者是绿色金融领域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集团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运作。 

  目前,兴业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一级部门——绿色金融部,负责集团绿色金融业务产品创设、营销推动和品牌建设及具体事项的统筹、协调与联动;在分行层面则设立了绿色金融部或相应的职能部门,并配置了专职的产品经理,各子公司也有自己的绿色金融业务和研究团队,全行绿色金融专业团队人数为200人左右。 

  正因为这些努力,兴业银行不仅确保了绿色金融理念在集团得到有效实施,也使得各项绿色金融产品获得最多的曝光和推广,从而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其实,兴业银行在加入赤道银行时,成立的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职务就由当时的董事长兼任。 

  为了避免数据掺水,兴业银行坚持严格依据赤道原则开展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将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嵌入投资决策流程中。它将项目在环境、职业健康、利益相关方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规情况作为重点关注问题,并通过内部尽职调查、第三方尽职调查、制定《行动计划》并监督业主方落实等方式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 

  2022年以来,兴业银行提出了重点打造“三张名片”(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的战略,其中以绿色银行为首,这无疑是该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2022年,兴业银行启动实施包括企业金融条线在内的新一轮改革,将绿色金融部与战略用户部合并,形成绿色金融、战略用户相融合的新格局,强化绿色经营理念与行业用户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让绿色金融服务到更多用户,推进实施绿色金融万人人才计划,进一步向“全绿”转型,打造真正的绿色银行集团。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将在2020年年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服务用户数突破5万户。 

  开启“商行+投行”转型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属于兴业银行关注的重点。说起来很容易,事实上,其中的每个产业都非常复杂。比如节能环保就是一个跨行业的领域,细分行业很多,不同行业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的需求,兴业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绿色金融专营团队,根据各个细分行业的不同需求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方案。 

  传统金融产品往往非常关注抵押物,而许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类公司可能在此方面表现得并不理想。2012年,兴业银行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用户——深圳鹏桑普太阳能股份公司,当时,该用户已经在太阳能热水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并拥有多个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尽管对中长期融资需求旺盛,但由于长期滚动开发项目,其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 

  针对鹏桑普公司的融资需求,兴业银行降低了对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的要求,根据节能项目的技术成熟度、节能效益的可实现程度,对节能效益、项目风险和贷后现金流进行量化评估,为该公司设计了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专项服务方案,受到了该公司的欢迎。 

  2018年起,兴业银行开启“商行+投行”战略转型,在发挥绿色信贷优势的同时,积极通过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投行类产品为绿色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并推动国内首单蓝色债券和市场首批“碳中和”债券等多个创新产品的实施。 

  以国内软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孚能科技为例。商行业务方面,2019 年兴业银行与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总授信额度达 100 亿元;投行业务方面,兴业银行与多家机构共同完成对孚能科技的 C 轮融资,累计投资超 10 亿美元,助力该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近年来,兴业银行在债券承销市场一直处于同业领先位置,其中,非金债券承销规模为6860.8亿元,位列市场第二位;境外债承销规模为77.7亿美元,在中资股份银行中排名第一;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为354.50亿元,在中资股份银行中排名第二。在并购融资方面,国内多个知名并购案例中都有兴业银行的身影。2022年,该行并购融资金额达到1621.4亿元,同比增长77%;银团融资金额为2714.1亿元,同比增长61%。此外,兴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全流程机制,探索权益投资带动商行业务的模式,去年该行资本市场业务金额为277.7亿元,同比增长83.1%。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还深度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林权等交易市场,探索出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 

  与时俱进的产品设计为兴业银行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到2022年年末,兴业银行零售用户同比增长15.8%至9175.2万户,企业用户较上年末增长14.3%至123.7万户。 

  有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几年中国每年需要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这些投资将主要用于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增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领域。这些巨量融资需求中的绝大部分要通过社会融资来满足,因此,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提供商将有机会分享更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