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八期

增强核心功能 提高核心竞争力—— 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发布时间:2023-09-19 作者:
增强核心功能 提高核心竞争力—— 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李锦 

  7月18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开启了“两核三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与做强做优做大——新阶段。自此,中国国企改革迈入新的征程。 

  不同时期的改革,必然包含历史的延续和面向未来破解新难题的需要。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如何把握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改革阶段特征?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这些都是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面对与回答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此,核心竞争力取代了过去的“五力”,即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 

  就此概念,笔者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一个多月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感受到五个变化:一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国企改革的目标,二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的概念,三是重新提出分类问题,四是提出了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问题,五是同时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做大民营企业的问题。《求是》杂志刊发的《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 

  4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指出“国资国企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终极目标与成长手段 

  “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提出,促使我们对其自身的内涵与作用进行分析。虽然两者内涵不同,却是相互联系的。 

  一般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本、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不竭的创新动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稳固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用户服务以及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等方面。但这只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的阐述。没有竞争,自然也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核心竞争力是超越对方且别人无可替代的竞争能力。 

  关于国企核心竞争力,有几点是必须明确的:强调“全球竞争”而不是“本地竞争”,强调“内生”而不是“外在”,强调“长远”而不是“当下”。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紧紧扭住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要素,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坚定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加快塑造独特竞争优势。 

  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核心功能,是企业不同目标决定的。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设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特定功能、承载着独特使命,国企改革也要服从国之所需。核心功能应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上,体现在更好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要注意国企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联系与分工。核心功能要回答的问题是“国家要国有企业做什么”,核心竞争力要回答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要有什么能力”。这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企业发展终极目标,另一面是企业成长必备手段,它们共同助力企业长期生存、卓越发展。国企改革的核心功能,现在看来重点指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 

  从新华社《张国清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围绕国之所需  聚焦重点攻坚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文的标题,不难看出国企改革的几个特点:一是“围绕国之所需”放在首位;二是“深化提升”是改革定位;三是“聚焦重点”是策略选择,这次改革肯定不是“大水漫灌”、“普遍开花”式的改革;四是“攻坚”是改革重点,即打造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五是扎实推进是改革的要求。 

  新框架、新任务 

  为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国企改革设置了新框架、新任务,也采用了新语言。新一轮改革将构筑一个逻辑严密的新话语体系。 

  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总指挥棒。这次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将站在前台,考核不仅是在末端分清功过,更是在前端发挥导向作用。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一个聚焦点,要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中心枢纽。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国企需要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国企改革中,国资央企将承担引领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提出要求,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因此,国企要进一步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奋力建设安全产业,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关键。国企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短期内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长期聚焦构建未来发展领先优势,努力做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特别是超前部署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一批基础性、前沿性技术,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核心技术研发。 

  强化国企对重点领域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安全,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重点。应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抓好改革,一方面要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兜底托底作用。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重点领域的重要措施。积极运用多种资本运作举措,持续推进资产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做好加法,积极实施主营业务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运营质量;做实减法,积极推进区域整合重组,持续优化管理架构和组织架构;做优乘法,持续推进专业化重组,打造市场竞争主力军;做足除法,规范开展产权流转处置,稳步退出非优势业务。 

  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内生动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在更大范围内、更大力度地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营,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的重点领域的重要保障。新的顶层设计将突出抓好国资监管体制完善,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持续深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建立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新一轮改革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完善党领导国企的制度机制,形成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与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相适应的国资央企党建工作新格局。 

(作者系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