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如何构建“智能大脑”?
国泰君安如何构建“智能大脑”?
文 | 林辉
当金融行业不停强调科技赋能和业态重构之时,一家传统券商应该如何拥抱数字化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的做法是,以数据化、智能化、自动化为主线,打造智能运维“新大脑”。
8月中旬,国泰君安推出了全新的财富管理数字化服务体系,名为“君弘智投”。这套服务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来满足有财富管理需求的各色人群,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这套数字化服务体系既是国泰君安“智能大脑”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国泰君安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未来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内券商的数字化转型队伍中,国泰君安的做法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它不仅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财富管理模式转型,打造一体化机构业务综合服务平台,还与外部机构合作共建开放平台,赋能“投行+”生态。
从电子化到移动化再到数字化
在9月初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相关单位组织的2023年度“数智影响力”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评选中,国泰君安的《基于信创架构的投行全业务智能平台》项目获得“创新案例”奖项。
对于传统券商来说,最近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业务和技术层面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国泰君安在正式实施数字化变革之前,经历了电子化和移动化的过程。
早在2003年,国泰君安以“大集中”为特色启动电子化改革,率先在业内探索搭建集中交易系统。之后于2012年承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引入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直到2013年,国泰君安启动私有云平台建设,完成电子化改革过程。
自2014年开始,为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国泰君安进入移动化革新时期,开始自主研发移动客户服务平台易阳指App,后改名为君弘。同年,国泰君安组建了大数据团队并搭建大数据基础平台,在国内证券行业中算起步较早的一家,也为其后来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底,国泰君安提出了“数字化国泰君安”发展战略,并于2018年正式启动转型工作,数字化变革正式拉开序幕。从技术角度看,国泰君安的数字化变革可以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来描述。
数字化转换阶段的重点工作是补短板,国泰君安把业务数据从线下转到线上,使其成为在线数据,为后续使用打好基础。
数字化升级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打通流程,国泰君安实现数据的线上线下(O2O)流程贯通,将业务运营过程数字化并优化流程,通过数据驱动提升运营能力,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精细化管理。2015年之后,国泰君安在券商行业内率先通过对用户进行全景画像,构建个性化的零售、机构用户服务体系。作为这一阶段的数字化成果之一,2018年国泰君安推出了智能在线客服“君弘灵犀”和基于虚拟柜员机(VTM)的智慧网点。
国泰君安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是在2021年,其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能力整合和提升,对内整合原来按牌照划分的能力和资源,为用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外提出“开放证券”理念,通过数字化手段,以科技为桥梁探索对外合作,实现能力互补。在数字化转型阶段,国泰君安打造了高效协同的数字职场,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推出了智能交易服务体系(Smart Trading System,STS)、场外金融云等生态化合作服务。
三大抓手构建“智能大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运维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快速迭代的业务创新要求数据中心在确保系统稳定的同时,能够动态响应业务需求,提供按需而变的运维保障服务。
与此同时,随着分布式、微服务、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运维对象规模向几万、几十万的数量级演进,运维对象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复杂,运维数据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样的变化不仅给数据运维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还会出现新老技术架构并存导致的交易链路复杂、故障定位难等问题。
面对这样的变化和挑战,国泰君安数据中心2016年启动了新一代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自主可控、创新赋能的要求,以数据化、智能化、自动化为主线构建运维服务平台,实现对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监、管、控的全面覆盖。
为了构建这样一个“智能大脑”,国泰君安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布局运维数据治理,夯实智能运维的基础。
大数据领域常见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散落在各个系统,从而产生了数据孤岛、数据不可用、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之间缺乏关联等问题,这对于数据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国泰君安自2018年开始推进运维数据治理工作,以配置管理数据库为核心,实现对基础环境、物理设施到逻辑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管控。从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数据生命周期等多个维度,确保数据准确率提升。同时还进行了运维指标体系建设,将分散在各监控系统的指标数据进行汇总,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和工具体系。这一独特的运维指标体系为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等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是建设运维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运维数据的采集、解析、存储、管理、应用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管理。
具体来说,平台采用分布式、高可用架构,打破各个孤立运维工具中的数据孤岛,实现对运维数据的高效实时采集和统一管理。而平台基于大吞吐量的流式数据处理能力,封装各类计算逻辑,使得下游消费方可以按照场景需求自助分析各类数据,快速敏捷地创建面向特定场景的数据应用,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综合分析。另外,平台监控运维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据质量,将数据治理通过技术手段融合到大数据平台的各环节中,尽可能降低治理成本。
三是依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国泰君安的智能运维算法主要集中在故障发现和故障定位两类场景上。
在故障发现方面,通过挖掘指标和日志历史数据中的隐含模式,识别业务指标趋势或日志模式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风险,解决现有业务监控中难以通过规则事先设置监控的问题;在故障定位方面,运用多维异常定位算法,在业务系统发生故障的异常时间段从大量交易明细的不同属性维度组合中快速完成统计分析,确定疑似故障根因维度组合,提升实际定位准确率。
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国泰君安也展现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进取姿态,不仅多次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而且深度参与多项人工智能(AI)技术与服务研发,在区块链领域也早有布局,这在国内券商行业并不多见。
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人工智能大会公布了“鲸云AI——金融领域大模型应用联盟”首批成员名单,国泰君安位列其中。
事实上,国泰君安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着高度关注与长期投入,以AI能力为核心驱动的“君弘灵犀”人工智能证券服务创新项目曾荣获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和第六届证券期货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国泰君安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业务运营体系,充分显示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引领券商数字化发展的“野心”。
据了解,国泰君安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构建新的AI能力,目前已完成多项AI技术与服务研发和应用。例如在智能客服领域,国泰君安将君弘灵犀与大语言模型强大能力相结合,提高了投资决策参考的质量、时效与覆盖度,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伴随式服务。
除了人工智能领域,国泰君安还在区块链领域进行探索,自2018年起开始布局,陆续开发上线了多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在行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项,交易所、协会获奖课题4项,企业领跑者标准2项,区块链行业团体标准在研任务2项,相关应用研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7月28日,国泰君安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推动云计算、AI大模型等技术在金融场景落地。
国泰君安主要负责人如此展望未来:“双方将互为用户、贯通生态,深化‘技术+场景’有机融合,构建证券行业专属AI大模型,推动投顾投研智能化发展,共同引领券商数字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