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学
颜值经济学
文 | 菜蔡
在《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一书中,作者谢宗博以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了颜值与收入的关系。
他认为,美貌是一种生产性资源——高颜值的人往往更自信,容易吸引顾客,或令同事悦纳,生产力十足。但作者指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好看”形容的不是外貌,而是一种整体的外在表现,包括服装、谈吐、神采等,是一个人内在价值的外现。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抓住自身优势变得好看。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经济学似乎晦涩难懂,陌生的词汇、复杂的数字、繁琐的图表,都成为认知的樊篱,让很多人对这门学科既陌生又抵触。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经济决策,被经济效应影响,如果能用经济学思维观察日常生活,掌握认知世界的方法和逻辑,就能做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谢宗博谈论的远不止“颜值经济”这一个主题,他在书中提出了33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加以剖析。
譬如消费者怎么看清商家的套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做过一个有名的爆米花实验,当人们在电影院门口买爆米花时,很多人会倾向于买3美元的小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吃不完7美元的大桶,没必要多花钱。可是当实验者在选项中加入6.5美元的中桶时,他们又突然觉得大桶才是最棒的:只贵0.5美元就可以吃到比中桶多一大半的爆米花。
经济学中有个词叫“诱饵效应”,是指当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中桶的爆米花就是商家抛出的诱饵,目的是让大桶爆米花显得更实惠。去网上商城购物时,那些高价的单品和不寻常的组合套餐,通常也都是商家设置的陷阱。
经济学原理还会投射到情感上,“损失厌恶”就是常见的一种。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当感情走到尽头,人们会认为自己过去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而难以放弃,但执着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利用“机会成本”算一笔账。“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用机会成本权衡失去和获得的占比,能帮助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哈佛大学的指定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开篇就写道:“选择,而非金钱,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统一主题。”可以看出,对于每个问题,谢宗博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思路。选择是人生必修的课题,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