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脑正在崛起
互联网大脑正在崛起
文 | 元子
如果把互联网具象化,将其比作什么物体最准确?
1989年,万维网问世,至今已有34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事物不断涌现,互联网在地球上建立起复杂而庞大的连接,成为驱动经济变革的巨大动力,人类也步入了高度依赖互联网的社会。
计算机博士刘锋带领团队对前沿科技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一书。他开创性地提出了“互联网大脑”这个概念,认为互联网正在从“网状结构”发展为“大脑模型”。互联网大脑将数十亿人的群体智慧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连在一起,形成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全书共分三章,分别为“趋势与产业”“哲学与科学”和“探索与未来”,不乏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总结以及对未来技术进化的洞见。
什么是互联网大脑?作者给出了清晰的描述:互联网正在向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类脑巨系统架构”。类脑神经网络将生活各要素和自然各要素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
作者还为互联网大脑建立了一个模型——包含云群体智能与云机器智能的左右脑结构模型。群体智能是自然界群居生物所呈现的智能形态,具有群体涌现出的智慧超越个体智慧的特点,这也是生物相较于机器的优势所在。机器智能的核心是会学习的机器,能基于计算辅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在云群体智能和云机器智能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大脑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
曾经,互联网像一张不断延伸交织、错综复杂的蛛网;但当下,如同显微镜是对眼睛的延伸,火车、飞机是对腿脚的延伸,互联网正成为对人类大脑的延伸。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冲击,催生了人类被科技产物取代的恐慌心理。刘锋认为,作为人类大脑的延伸,互联网大脑并不会取代人类大脑,二者是相辅相成、互惠共利的关系——不仅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脑,我们的大脑也会日渐“互联网化”,从机器智能中汲取有用的经验。
作者以一个崭新的视野解读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现象,提出了许多新颖且有趣的观点,不同领域的读者或许能品读出不同的味道。但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相比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微观结构,我们更在意它的宏观解释力——本书也是关于人类智能发展的宏大叙事。
作者的许多观点已不局限于互联网大脑模型本身,而是立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互联网强化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让人们相信资源整合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但是,云计算的对象是人及其产生的数据,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个体蜷缩在巨大的模型之中,也许会在很多场景中被迫屈从于群体意志。
因此,互联网大脑及其未来发展离不开科技伦理和跨学科研究。互联网大脑背后的数字技术持续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构,其影响波及经济、社会、制度、法律、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无论出于近忧还是远虑,我们都需要用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智慧,去做互联网大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