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十期

A股高股息低估值优质资产有望受到青睐

发布时间:2023-11-22 作者:

A股高股息低估值优质资产有望受到青睐 

    

    

  |  郑罡 

    

    

  9月中旬起,A股创业板指数持续走低。与此同时,美联储减息预期后移,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也出现高位调整,高估值成长品种的股票面临较大的估值缩减压力,投资者偏好可能出现调整。 

  A股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增加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分红政策不断完善。同时,引进中长期资金措施不断推进,对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权益投资的限制逐步放松,由政策驱动到增量资金引入,高股息低估值品种的股票有望受到青睐。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其他场外增量资金也有望逢低逐步介入,尤其是跟踪低估值品种的场外稳健资金。 

  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高估值品种压力加大 

  截至10月1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及创业板指数的年涨跌幅分别为-0.45%、-8.77%、-5.54%和-15.29%,而同期这四大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3.03、22.10、11.50倍和29.20倍,市净率分别为1.29、2.20、1.17倍和4.22倍,年内A股高估值的指数调整压力较大。 

  8月,美国CPI为3.7%,较前值回升0.5%,核心CPI为4.3%,与美联储将长期通胀压力控制在2%的目标仍有差距。尽管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对工会罢工、石油价格上涨、学生贷款恢复支付、长期利率高企及美国政府停摆等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表示关注,且未进一步提升基准利率,然而市场对年内美联储再次加息预期强烈,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则进一步后延,美股高科技板块短期将出现较大调整。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9月下跌幅度分别为3.5%、4.87%和5.81%。 

  A股投资者对高估值品种的热情已有显著“降温”。而美联储降息时点预期被推后,使得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预期抬升,高估值的美股纳指调整压力逐步增加。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预计A股投资者追逐高估值品种的热情在中短期或难以恢复。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政策 

  有效提升投资回报 

  维护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关键在于让投资者盈利。有效提升A股分红回报是让投资者赚钱的途径之一。据相关权威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拟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规则进行修改,涉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 

  此次修订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和督促,包括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对财务性投资较多的公司强化披露要求,督促公司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更好专注主业和回报投资者;加强监管问询,帮助投资者对分红信息更好地作出判断,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加大分红力度。 

  对于超出能力进行分红的企业,监管部门也要多措并举加强防范,包括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并融资分红的行为;对于资产负债率偏高且经营现金流不足,但持续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要求详细披露分红方案合理性及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般来说,A股即普通投资者在券商开户,用人民币可以购买的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目前还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根据万得数据统计,2018~2022年全部A股每年累计现金分红规模分别为1.23万亿、1.36万亿、1.53万亿、1.92万亿元和2.1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8%。预计随着分红政策的进一步完善,A股年分红规模或有进一步增长。 

  当然,投资者要想获得较好的分红回报,仍要注意品种的选择。从横向比较来看,截至10月10日,创业板、中证500、沪深300和上证50板块的股息率分别为0.73%、1.81%、3.26%和4.23%,蓝筹股板块的股息率偏高。 

  新增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高市场自身稳定调节能力 

  以往市场投资者偏好炒作A股高估值成长品种,除了其快速成长阶段表现出较好业绩增速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股票的市值规模并不大,股价弹性比较大,股价上涨阶段的投资收益显著。然而相关品种一旦出现成长压力,业绩下滑速度也比较快,股价也会出现快速下跌,投资者套牢亏损风险较大。若较大比例的交易量参与此类炒作,那么市场整体中长期波动幅度或将扩大,中小投资者容易被高位套牢或低位割肉,不利于A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A股市场自身稳定调节能力需要提高。引入更多持股稳健且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中长期资金是提升A股自稳定能力的途径之一。 

  8月24日,监管部门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会议提出,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新形势下,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并要求相关机构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着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其中优化了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因子,对于投资沪深300 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保险风险因子是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越高,要求的最低资本越多,此次下调风险因子提升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上限。A股引入中长期资金已经进入实操阶段,后期随着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建立,预计将有更多稳健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而险资投资沪深300蓝筹股的风险因子低于科创板股票,预计新增中长期资金相对偏好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品种。 

  宏观经济恢复趋势乐观 

  蓝筹股或低位回升 

  蓝筹股的股息率偏高,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业绩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趋同,因此,宏观经济向好趋势也是蓝筹股上涨行情的催化剂。 

  在金融层面,社会融资需求逐步恢复,居民储蓄大幅增长势头趋缓。作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统计指标,广义货币(M2)代表着银行资金的来源,而社会融资规模代表着银行资金的去向。自2022年3月以来,M2同比与社融规模存量同比的差值一直为负,反映出银行储蓄存款增速提升而对外融资规模增速下降。极端情况出现在今年1月,M2与社融规模存量差值高达-3.2%。此后,这一差值呈现逐步收窄趋势,反映银行资金供应和资金投向逐步趋于平衡,尤其是社融规模增速趋稳回升,预示了宏观经济需求逐步恢复。 

  在生产层面,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或接近末端,随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回升,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与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的时间序列对比来看,PPI指标往往在底部有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的情况。当前PPI指标再度止跌回升,预示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或将逐步结束下行周期,而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反弹则反映了企业或进入盈利向好周期。8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已经回升至17.2%,制造业企业盈利改善则有利于推动宏观经济进一步回暖。 

  在消费层面,年内社消零售额呈现逐步回升态势,服务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的政策环境也有较大改善。今年前8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服务业零售额增长19.4%。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3.4个百分点,尤其是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是消费回升的主要支撑。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刺激消费,尤其是促进对汽车、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楼市调控措施出现较大改变,各地区促进改善性购房需求政策陆续推出,楼市销售情况或将逐步好转。 

  截至10月10日,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板块的市场估值偏低,历年分红稳定,或适宜A股中长期资金配置。截至同日,煤炭开采板块市盈率为7.04倍、市净率为1倍,估值偏低。年内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国内动力煤、焦煤价格自年中大幅回升,而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中下游产业对能源需求也将稳步增长。随着监管层引资力度持续加大,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占比或有提升,加之长周期投资考核机制完善和市场偏好逐步转向高股息绩优低估品种,保险资产端收益率有望从低谷回升。 

  当前,外需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国内仍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恢复的复杂曲折过程仍需客观正视,但向好趋势不变,将带动A股蓝筹估值由低位回升。 

    

    

  (作者供职于英大证券责任有限公司,执业证书编号:S0990511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