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开拓创新,稳步前行
数字人民币:开拓创新,稳步前行
文 | 宋玮 张馨雨
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明确了数字人民币的定义: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过去十年间,人民银行通过对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探索、迭代、完善,形成了现有的数字人民币模式和业务框架。
发展历经三阶段
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快速发展,以及线上办公、网上购物、在线教育、电子支付等新型生活形态更加活跃,建立一种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得数字人民币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我国的数字人民币发展历经了理论研究、研发测试、开放试点三个阶段。
2014~2016年是理论研究阶段。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对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国际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第一阶段法定数字货币理论成果。2016年,人民银行搭建中国第一代法定数字货币概念原型,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并于当年提出双层运营体系、流通中货币(M0)定位、银行账户松耦合、可控匿名等数字人民币顶层设计和基本特征。
紧接着进入研发测试阶段。2017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并根据技术开发力量和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等标准,选择大型的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作为参与研发机构。研发工作以长期演进理念贯穿顶层设计及研发流程,经历开发测试、内部封闭验证和外部可控试点三个环节,打造完善数字人民币App,完成兑换流通管理、互联互通、钱包生态三大主体功能建设。同时,探索建立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互联标准、钱包标准、安全标准、监管标准等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
2019年年末以来,数字人民币业务进入开放试点阶段。截至2022年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经历三次扩大,共有17个省级行政区全域或部分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国成为数字货币试点人数最多、试点区域最大的国家。
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目前的试点省市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此外,人民银行已经在试点地区及2022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多场景试点
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和地区已在智慧民生、商圈零售、创新支付等领域进行探索创新,相继出台阶段性目标政策和工作方案。
在落地场景上,数字人民币已从小额高频的C2B(消费者到企业)商业零售支付延伸至企业资金流转、政务及民生服务等领域,且在跨境支付、智能合约方面也有所突破和创新。投放方式从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扩展到薪资、公积金和补贴发放等方式。
在企业资金流转业务中,数字人民币在贷款发放、票据贴现、供应链资金流转、融资租赁、绿色金融等细分场景已有产品或应用落地。在政务及民生服务领域,数字人民币在居民公积金缴纳及提取、社保税收缴纳、财政支付等领域已有初步应用。今年5月,江苏省常熟市开始对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各级国资单位人员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探索了数字人民币在政务场景的拓展应用。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结算场景中正逐步落地。今年5月,法国巴黎银行表示,正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以及探索智能合约、跨境支付结算等创新应用,表明未来数字人民币将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进一步拓展。在交易规模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开通钱包1.2亿个,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和交易总量分别达到1.8万亿元、9.5亿笔,较2022年8月分别增长1699.28%、163.89%。 2022年12月起,人民银行公布统计数据“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今年6月末,流通的数字人民币已达165亿元,较2022年年末增长21.23%。
数字人民币试点是研发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正式全面推出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试点工作通过加大测试量来验证系统安全和稳定性,探索相应标准的建立以及监管框架的完善。另一方面,试点阶段通过测试不同落地场景来实现更具创新性的功能,并不断迭代更新。
拓展提升前景广阔
随着试点的有效落实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我国对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的探索采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密切关注试点过程中数字人民币对经济、金融、社会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反馈评估,优化迭代,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体系和管理机制。
当然,在全面推广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应格外关注数字人民币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风险和挑战。首先是身份识别和隐私保护问题,试点过程中采取的数字人民币匿名措施是否能在未来全面推广的情况下持续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其次是用户的学习成本问题,电子支付的使用情况显示,存在大量老年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难以掌握电子支付方法的现象。
因此,在未来试点工作持续进行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关注重点。
第一,拓展不同使用场景试点。结合地域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针对不同用户画像,挖掘不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比如,针对偏远地区人口、老龄人口等特殊人群进行特色的使用场景测试,不断探索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保持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使用的可获得性。
第二,密切关注对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在金融体系方面,监测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防范可能造成的挤压银行存款和资产加速转换等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根据监控检测的结果,适时修正管理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在货币政策方面,数字人民币不同于纸币,央行在使用数字货币的情况下可以对基础货币的运行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有利于研究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第三,探索改善跨境支付,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体系早已密切相联,未来需要发挥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优势,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领域业务,做好与其他法定数字货币的对接。重点在于关注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等众多复杂问题,改善跨境支付的低效率、高成本和难监管,促进多区域实时同步交收外汇交易。
第四,加强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监管体系。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21》显示,2021年人民银行完成对401家违规机构的处罚。反洗钱任务依然繁重,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发挥监管优势,完善监管措施。
(作者均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