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十期

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2 作者:

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   

  |  白重恩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考虑金融支持实践时,应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总目标,考虑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的特点,以及金融跟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许多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旗下还有二级、三级企业,当其中一家企业遇到风险时,其他企业能够提供支持,从而实现风险对冲。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时,首先要考虑风险,如果风险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调配而分散,金融机构就愿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但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大企业相对较少,众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内部调配实现风险对冲,因此中小企业要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它们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也相应上升。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亟须找到合适的金融工具,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私募股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其发展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推动。其次,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互相了解、互相约束,降低解决风险问题的成本,但要避免系统性风险在合作组织内传导。最后,金融机构应建立更完善的问责机制,努力保证“尽职免责”,使放贷人员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必有太多后顾之忧。 

  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很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地方政府往往是金融机构的大客户,拥有很强的话语权,金融机构在为政府服务时,应坚持从专业角度进行决策,促进融资平台更加市场化,使其与财政的关系更加明晰。应逐步建立一个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基础、有自我约束(风险控制)机制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加上加强立法、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强化地方人大监督、改进预警体系等措施,强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只有结合中国现代化特色来发展金融,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