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3年第十二期

潮流到来,学会冲浪

发布时间:2024-02-06 作者:
潮流到来,学会冲浪

|元子 

  前几日,春晚吉祥物“龙辰辰”形象公开,却引发争议——很多网友质疑它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产物,看起来“缺少灵气”。很快,春晚官方微博放出了设计师的电脑录屏,以此证明“没有糊弄大家”。 

  人工智能发展之迅猛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其实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AIGC应用给产业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意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狭义的AIGC指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广义的AIGC能够根据训练数据和生成算法模型,自主生成各种形式的内容和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乐、视频、3D交互等。《AIGC未来已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主要作者翟尤,现任腾讯公司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新技术安全首席研究员,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本书介绍了AIGC典型模型,聚焦底层技术和商业化实现方式,通过一系列应用案例展示其在各大领域的潜在空间。 

  作者提出,在传统认知里,人工智能会率先替代体力劳动,然后再进入认知劳动领域,最后才是创造性劳动领域;但AIGC却在非常开放的创新性场景中将人工智能的能力体现出来,其生成内容所需的时间也从最开始的几天,逐步缩减到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这一变化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得以实现。 

  对普通人来说,感触最深的当属AIGC在绘画领域的破圈。早在2022年8月,AIGC就凭借其生成的绘画作品火了一把——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参赛者提交了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竟然拿到了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有关门类的一等奖。 

  确实有不少原画师因为AIGC离开了岗位,未来,AIGC会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作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创作系统大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成系统,即通过修改参数调整输出,这也是最简单的;二是鉴赏系统,人工智能会将审美进行量化;三是艺术系统,人工智能有了自己的审美函数,过滤自己产生的输出;四是共生系统,人工智能通过生成高质量输出影响人类对艺术品的欣赏,具备自学习能力;五是真实系统,人工智能可以检测人类的反应,和人类互动,同时记录自身创新,在审美和艺术领域实现人机交互。 

  如此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同样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书认为,创作者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更像摄影师和相机的关系,不同的是,AIGC会开辟新的领域,增强实时互动。当然,现阶段AIGC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细节失准、通用性差、成本过高以及伦理纠纷。这些问题的暴露需要时间,人类可以在对其有相对完善的认识后,通过技术、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书中,作者引用了AIGC代表性产品“中途旅程”(Midjourney)创始人大卫·霍尔兹的话:“汽车比人类快,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停止了行走。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为想象力的引擎,这是一件非常积极和人性化的事情。” 

  AIGC依靠算法,用先前的结果生成当下的结果,这更像是一种创造性组合,而非纯粹的创造——在人类的创造过程中,最根本的是“打破”和“重塑”,这在AIGC中却是被忽略的部分。模型很重要,数据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全民的使用、尝试和创新,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此,与其说有些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不如说被取代的是那些不能运用AIGC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