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金不“手软”
文|菜蔡
据《2022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从2016年到2021年,黄金消费者中的青年人占比从16%增至59%。2023年“双11”期间的黄金消费中,26~35岁年龄段人群的成交额占比57%,同比增长15倍,而25岁以下年轻人的消费额也同比增长近9倍。年轻人逐渐成为买金主力军。
年轻人为何热衷于买黄金?
一为日常自戴。年轻人与黄金可能产生的最大关联,在于婚庆——按照传统习俗,一些地方讲究结婚时备好“三金一钻”或“五金一钻”,但实际上,近年来婚庆黄金饰品的成交额要远远低于日常自戴。以前,黄金饰品样式单一,常被年轻人吐槽老气。随着黄金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款式设计也变得丰富多样,各大黄金品牌经常与不同文化品牌联名出品,或增加国潮元素,在直播带货的加持下,黄金饰品越来越入年轻人的眼。
二为投资理财。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追求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消费,也更看重投资理财。黄金作为贵金属,古往今来都是硬通货。既然要消费,何不买金?既享受了消费的快乐,又相当于攒了钱。对此,网友调侃道:“我的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陪伴我。”
一根金条的价值从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一次性购入大克重的金条可能有压力,因此克重小的金豆子、金瓜子更受欢迎。某“黄金专场”直播间里,主播喊着“每年买20克,10年就是200克,20年就快一斤了”,这种话术可谓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金豆子、金瓜子带给了不少年轻人“实物定投”的乐趣。一颗约1克重,不过几百元。他们往玻璃罐里投下一颗又一颗:发工资了买一颗犒劳自己;不开心了买一颗安慰受伤的心;为了健康戒断奶茶,省下的钱刚好可以买一颗……每投下一颗金豆子或金瓜子,好像就离传说中的“财富自由”更近了一步。
除了实体金,积存金也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一种黄金投资方式。一些银行推出的积存金产品最低投资额仅百元,可长期分批小额买入;当积攒到一定额度,投资者可以选择直接出售,也可以兑换成实物贵金属产品。
种种买金方式,反映出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和理财观的改变。但买金就一定靠谱吗?有人说,不求增值,但求保值。但若一味跟风买金,买的是哪种金都不知道,最后很可能面临大折本。
在互联网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与黄金相关的投诉有近3万起,包括含金量不足、克重不足、断裂变形、高额加工费等诸多问题。有消费者反映,带着网购的金豆去正规线下店里检测时,发现含金量仅有9%。
即便货真价实,黄金也未必永远是良好的投资产品。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桑杰·米斯拉算过一笔账,从1836到2011年,扣除通胀率后,黄金的实际年化仅为1.12%,远低于许多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有投资理财的意识是好的,买得开心也是好的,但购买黄金时,消费者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理性地“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