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二期

新IT与“脑事业”

发布时间:2024-03-13 作者:

  |  元子 

  许多人对智能革命的认知,停留在制造一个以假乱真的机器人上,然而这并非智能化的真正使命。 

  商业观察家吴伯凡在其撰写的《新IT:从信息到智能的大转变》一书中提出,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初衷和归宿,都是用更先进的技术、更智能的机器改造生产和生活,从而将人类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人类大脑的价值。 

  “老IT”是指以蒸汽机技术为代表的工业技术(Industrial Technology),实现了机器对人力的替代;“旧IT”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实现了机器对脑力的延伸;而“新IT”则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Intelligent Technology),驱动了人机融合,力图让人与机器在智能层面上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IT正在成为新一轮技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但很多人仍对它充满疑惑。《新IT:从信息到智能的大转变》这本书有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回答了新IT是什么、新IT的“积木”如何搭建以及新IT如何重塑世界的问题。 

  书中介绍,新IT涉及智能物联网终端、边缘计算、云计算、网络、行业智能五个方面,是协助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的技术方案。 

  对于从信息到智能的演化历程,这本书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讨论。新IT的出现是人类技术文明历经漫长演进的必然趋势,从信息到智能的转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信息技术是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提,数据、算法和算力是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石。而新IT有望帮助人类实现计算应用状态的无所不在——当足够多的设备接入贯通全球的网络后,计算资源将变成构筑人类日常生活的基础性资源。 

  IT的主要特征是赋予机器智能,作者认为,这也是驱动企业智能化转型、赋能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根本原因——未来我国制造业实现数智化破局,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变的关键就是新IT。通过新IT赋能,智能化升级后的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 

  智能技术的发展还改变了人机关系。信息技术只能使机器被动地执行指令,而智能机器具有主动感知和反应能力,机器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在某些情境中,机器甚至可以成为人类的导师,给予人类建议和指导。 

  此外,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构建赛博空间,让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完成许多实际活动,拥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强的控制力。火爆一时的“元宇宙”就是赛博空间的极致状态,是一个无限丰富的虚拟世界。通过构建赛博空间,新IT可以重塑我们的城市形态。 

  涉及技术浪潮的书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通过提供明确的操作步骤,指导读者学会使用某项特定技术;另一类则不限于对技术本身的讨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坐标系,帮读者在浪潮中定位自身。 

  本书属于后者,它从技术的视角切入,既回溯了新IT的历史演进,又丰富了人们对新IT的想象空间。通过援引头部企业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清楚理解科技为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深化对人机关系、社会图景的思考。 

  正如书中所说,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种种产品,一直在繁育,但是又永远在过时。如今,新IT要做的是一个在各方面功能、效用上远远超过人类大脑的东西,这注定了我们面对的是无尽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