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二期

为锂电产业注入金融能量

发布时间:2024-03-13 作者:

  |  沈浪   

  现代产业崛起的背后往往都上演过金融支持的接力赛。 

  2010年以前,全球锂电池一直是日系企业独步天下,十余年后,中国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一起并称为中国制造的“新三样”,扮演着出口新动能的角色。在2023年的全球动力电池十强榜单上,中国企业包揽了六个席位,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列冠亚军,四家日韩企业装机量之和不敌一个宁德时代。中国锂电池企业能在短短十几年里后来居上,自身的不懈努力至关重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没有深高新投就没有比亚迪 

  比亚迪是较早入局锂电池产业的中国公司之一。1995年2月,王传福与20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深圳莲塘布吉的一个旧车间里开始创业。这家公司最初以生产二次充电电池为主,注册资本为450万元。而当时引进一条电池制造全自动流水线至少需要上千万元。 

  无奈之下,面临资金与设备匮乏双重困境的王传福不得不与工程师们一起拆解人家的流水线,把每道工序分成若干模块,用手工点焊、检测、贴标签等方式完成了工艺流程作业,并做到了比日本同类产品成本低40%。 

  不过,光凭手工作业是不可能跑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进行规模化生产。既缺钱又缺设备的比亚迪如何突围?幸运的是,王传福遇到了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高新投”)。 

  1994年,深圳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但当时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银行不愿向这些回收期长、风险较大的企业贷款。深圳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专门用来缓解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是后来的深高新投。深高新投为了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痛点,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依赖抵押物的观念,凭借专业风险识别能力,开发出了免抵押、免质押的纯信用贷款担保服务。 

  得知王传福的情况后,深高新投主动联系比亚迪,分别在1996年、1997年、1998年为其提供200万元、750万元、900万元的担保贷款,助力王传福进军锂电池产业。 

  2000年,深高新投更是大手笔地作出了7900万元贷款担保的决定,鼎力支持比亚迪告别外租厂房的历史,在深圳葵涌建成了第一个自己的工业园。此举不但使得比亚迪有能力投入重金搞研发,快速掌握核心技术,而且助其完成了锂电池的工业化产品,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两年后,比亚迪又拿下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的资格,并在2002年7月31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创下当年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 

  2022年12月,王传福在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现场回忆说,刚创业的时候,没有厂房,没有固定资产,也拿不到银行贷款,发展很困难,“是深高新投让我们站稳了脚跟”。他感慨:“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当然就没有比亚迪。” 

  随着时间推移,比亚迪不断扩大规模,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传统融资方式,比亚迪还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在2018年,比亚迪就成功获得金融机构近30亿元的绿色信贷融资,并相继发行了多笔绿色债券,包括资产支持证券(ABS)计划。 

  2021年11月,比亚迪定向增发5000万H股,一举募集的138亿港元,除了用来补充营运资金、偿还有息债务,还加大了刀片电池的布局。2023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302万辆,当年销量同比增长61.9%,超越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充沛的自有电池产能是一个强大的后盾。 

  宁德时代融资14轮 

  过去20多年是我国金融行业大发展的20多年,成立比较晚的宁德时代享受的金融便利程度远远胜过比亚迪。 

  2012年12月即成立次年,宁德时代就从越秀产业基金、君联资本拿到了第一笔股权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该公司累计完成了14轮融资,其背后站着数十家投资者,覆盖创投、产业资本、银行、基金等各类投资者,包括七匹狼、富士康、联想、平安创投、云锋基金、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广发证券、太平洋人寿、博时基金等。 

  2016年开始,宁德时代的融资明显加速。当年年初,该公司开始了第一轮对外融资,募资30亿元,投后估值为150亿元,至年底又完成了第二轮对外融资,募资80亿元,投后估值800亿元,一年不到的时间估值上涨600亿元。2018年6月,宁德时代闪电速度登陆创业板,再次募集了54.6亿元。 

  上市之后,宁德时代并没有停止融资的步伐,而是通过定增等方式四年时间吸金1000多亿元。同时,该公司还多次传出绿色融资的消息,比如在2022年9月,宁德时代公告称为保障未来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中期票据。 

  这些行为曾经引发了宁德时代是否过度融资的质疑,从数据来看似乎并非如此,大量融资的6年正是宁德时代高速发展的6年。 

  2016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产业还是一个追赶者,在国内落后于比亚迪,在国外不敌松下、AESC、LG化学等老牌巨头。随后几年,却接连超越诸多大厂。2020年,宁德时代装机量达35.39吉瓦时,以26%的市场份额高居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第一,在中国国内更是一家独大,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到了2023年,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59.7吉瓦时,全球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到了36.8%。 

  动力电池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按照宁德时代之前的定增文件,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车里湾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一期、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73亿元、117亿元、120亿元和184亿元。离开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宁德时代不仅无法加大研发、提高技术壁垒,也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装机规模。 

  高投入迎来了高回报。2024年1月30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425亿~455亿元,同比增长38%~48%。这将是该公司全年净利润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而且很可能只是开始。国联证券研报预测,2024~2025年,宁德时代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有望达到540亿元和710亿元。 

  金融助力腰部企业跃迁 

  除了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TOP2企业,国内不少锂电池制造商同样享受到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完成了从腰部选手向头部企业的跃迁。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TOP10排行榜呈现出两个重大变化,一个变化是受益于其用户广汽、长安、小鹏、蔚来等旗下车型的热销,中创新航装机量达33.4吉瓦时,同比暴涨81%,直逼SK on,2024年超越后者跻身前五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另一大变化是得益于其用户埃安、小鹏等旗下车型的热销,亿纬锂能成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装机量较前一年飙升130%。 

  2022年6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武汉基地项目落户湖北武汉,分四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可达50吉瓦时。该项目不仅是省市重大项目,也是武汉市首个落地的大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额达220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武汉经开区支行牵头组团,招商银行武汉经开区支行、中信银行武汉经开区支行等6家银行参与,决定向中创新航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提供25亿元的银团贷款。这在武汉市内的参与银行数量和资金规模方面都居首,最大单个银行支持规模达到7亿元。组团倡议发出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从政策支持、审批时限、产品组合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兄弟银行积极响应,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组团,并开通快速审批、快速放款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相比之下,亿纬锂能更加激进。该公司2022年年中公布了90亿元的定增计划——用于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34亿元)、HBF16吉瓦时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6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0亿元),2022年年底又抛出了一个不超过70亿元可转债募资的预案——投向23吉瓦时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吉瓦时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在2023年已经获得深交所的受理,如无意外,很可能会在2024年完成。 

  这种融资与销量齐升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专注于新兴产业领域的伊维经济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吉瓦时和6080.4吉瓦时,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